深秋时节、干燥少雨,云淡风轻、草木凋零,气温不高不低、天气忽冷忽热,菊花依然正在盛放、桂花却早已难闻幽香。夜晚睡觉时,已经需要盖上较为厚实的被子,但是居然还有蚊虫一直在耳边搅扰。
霜降之际,池塘里满眼尽是枯荷,不畏寒冷的黑天鹅却伸长了颈项,在水中亲切地呼唤着同伴。远行的大雁正排成人字队形,一路不断地发出悦耳的鸣叫声,似乎在告诉人们,很快就要秋去冬来,大家却不要悲哀,而应快乐开怀。下面分享“霜降群山残”,明代的一首佳作,以动衬静,更富于想象。
南山塔晚眺
明代·王恭
层标际飞翠,落日悬孤嶂。
霜降群山残,天秋百泉响。
夕鸟澄远心,归云发遐想。
愿言谢尘埃,复此丘中赏。
王恭是明代诗人,他年少家贫,勤奋好学,乃闽中十才子之一。他一生经历丰富,青年时代四处游学,人到中年当了二十多年的樵夫,花甲之年却又被推荐为翰林,并协助编纂了著名的《永乐大典》。诗人晚年过着隐居生活,却感觉闲适快活。
林泉生活轻松自在,远离尘俗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烦恼,早上可以睡懒觉,晚上也不必为国事辛勤操劳。诗人晚年非常注意养生,饭吃半饱、酒醉半酣,却感到怡然自得。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登高远眺,看见落日、群峰,还有清泉、飞鸟,顿时诗兴大发,于是赋诗留念。
开篇描写远望的场景,“层标际飞翠,落日悬孤嶂。”鸟儿不断地振动着翠羽,在崇山峻岭之间自由翱翔;孤立的高山上,却正悬挂着一轮落日。层标,指层叠的山峰。
作者首先展现出一幅极其阔大的画面,并用群峰、孤山作为静态的背景,点缀出飞鸟和落日等动态元素。同时璀璨的晚霞是暖色调,青山和翠羽则是冷色调,彼此相互映衬,尽显一派迷人的景象。
颔联抒写了深秋时林泉的特色,“霜降群山残,天秋百泉响。”时逢霜降、天气渐冷,木叶凋残、清泉流响,山冈上遍布着枯*的败草,唯有红枫惹人注目。百泉,形容出重峦叠嶂,溪流众多。一个“响”字,则衬托出山林间的静谧氛围。
诗人在如此幽静的地方赏景,必然感到心境放松。颈联就表达出作者的惬意之情,夕阳晚照、倦鸟归林,白云悠悠、令人遐想。“澄远心”三字,传达了诗人内心澄澈,没有半点忧愁。他仰望着盘旋在山间的朵朵云彩,不禁浮想联翩,仿佛自己正身处幻境,顿时感到无比陶醉。
结尾表达了作者非常享受隐居生活的心境,他但愿以后可以脱离尘嚣的搅扰,便渴望再次来此山中欣赏美景。这两句语言极其朴实,却是发自肺腑,说明作者晚年心境恬淡,也早已忘记得失,更不想在浮名虚利之间不停地周旋。
王恭虽然不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但是他既然能被明成祖朱棣看重,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说明诗人颇具才华。这首诗以动衬静、虚实结合,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更真实地抒写了作者恬淡的襟怀。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地里的蔬菜经过夜霜之后,变得更加鲜嫩可口。田地里的糯稻开始收割,还有地瓜、红薯也都被一点点地挖掘出来,并呈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
古代人一直非常重视节气,霜降时节,边塞上戍鼓敲响,苍穹中大雁南飞,更渲染出一种浓浓的秋意。风卷青云、万里寒霜,广阔的原野上更显得一片苍茫。天气越来越冷,南方的人们虽然还穿着单薄的衣装,北方却早已是北风呼啸,年轻人不可过于贪凉,老年人更要注意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