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了霜降节气,南方短暂的秋季还是没让人感受到多少存在感,便悄然结束。这一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过,还真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体感。而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在经过一番苦夏和秋燥后,真的会“人比*花瘦”吗?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上古时代已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被视为重阳节的原始形式。到了近代,重阳节因“九九”与“久久”,且“九”为数字中的最大数,又被被赋予了敬老的新含义。
除此之外,在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不难看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同样历史悠久。重阳登高习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眼中与登高活动相结合的便是“佩茱萸”了。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可入药,登山途中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有杀虫消*、逐寒祛风的功效。
同样出于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目的的民俗还有“放纸鸢”,寓意为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
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素来不乏口腹上的满足,考虑到重阳前后全国大多地区已是秋高气爽,安全度过苦夏与秋燥后,人们更愿意在此时打开胃口,大饱口福。
重阳糕和菊花酒就是极富节日特色的美食。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或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古书中常有记载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故事。因为是药酒,口感上略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佳节又重阳,与其望远,不如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