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影视剧中的抗美援朝英雄坦克手
TUhjnbcbe - 2023/3/12 10:20:00

编者按:坦克,作为一款自诞生之日起便主宰了地面战场的战争机械,总是能以其披坚执锐的外形带给观众以纵横驰骋的浪漫想象。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更纷纷以其坦克为主角推出了相应的战争电影,如年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出品的《狂怒》,年俄罗斯电影《T-34》等等,但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便曾以“抗美援朝”中的真实战例为背景,拍摄过电影《英雄坦克手》,而其主角正是今天仍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事博物馆内的“号”人民英雄坦克。

▲今天仍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事博物馆内的“号”人民英雄坦克

一、战车入列——T—34/85中型坦克进入我*装备序列和“”号的前世

根据今天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中央档案馆所解密的相关资料。第一批移交新中国的装甲部队为10个临时编组的坦克团。每个团编制人,装备30辆T-34/85中型坦克和6辆IS—2重型坦克以及4辆SU—型自行火炮。在完成编组之后,上述10个坦克团先行抵达苏联远东地区,随后从距离满洲里至公里的前线基地出发,通过铁路机动抵达北京、四平、徐州、哈尔滨、长春和吉林,移交至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装甲部队。

▲行进中的苏联装甲部队

其中苏*坦克第团、第团、第团(临时番号,下同),分别将装备移交给了驻守吉林、哈尔滨和长春的中国人民解放*坦克独立第1、第2、第3团。苏*坦克第团、第团和第团,开赴北京,将装备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坦克第1师所属之坦克第1团,坦克第2团及第1坦克编练基地练习团。前往四平方向的苏*坦克第团和第团,则将装备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坦克第3师所属之坦克第5团和坦克第6团。而苏*坦克第团和第团则乘坐着隆隆作响的蒸汽列车,驶向驻守着中华人民解放*坦克第2师的“五省通衢”徐州。

中国人民解放*坦克第2师,前身为年10月21日于济南编成的华东野战*特种兵纵队所属的坦克大队。当时该部仅有21辆从国民*手中缴获的日制、美制轻型坦克。但就是凭借着这些从敌人手中获取的武器,华东野战*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年3月15日,华东野战*将原特种兵纵队坦克大队扩建为下辖2个战车营、装备美式M3A3型坦克30辆,日式94式轻型坦克5辆,日式97式中型坦克10辆,各型装甲车19辆,汽车82辆,总编制0人的坦克团。这支部队随后跟随华东野战*横渡长江,先后参与了解放南京和上海的战斗,并不断发展壮大。至年11月17日扩编为战车师时,部队已拥有各型坦克辆,装甲车95辆,汽车辆。

▲解放战争中我*曾缴获过国民**的诸多美制装甲车辆,图中是一辆更换了主炮的M4“谢尔曼”型坦克

年9月,在以原战车师部及第4团为基础上整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坦克第2旅由上海分批移防徐州、连云港,并于当年11月改称坦克第2师。而就在此后不久的11月11日-12日,坦克第2师所属坦克第3团和第4团便从远道而来的苏*手中接过了那些同样风尘仆仆的新型装备。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在一些坦克第2师的相关介绍之中,曾称前来移交装备的苏*为“莫斯科警卫团”和“乌克兰警卫团”。但国内有*迷查阅资料,认为苏联红*中并无坦克团获得国“莫斯科”和“乌克兰”的荣誉称号,便据此认为相关记录有误。对此,笔者认为之所于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苏*来华的部队为临时编组,可能采用了相对通俗易懂的呼号之外,更主要的是抵达徐州的苏*坦克第团和第团均来自全称为“红旗斯大林格勒—基辅坦克*”的苏联红*近卫坦克第5*。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以讹传讹的将“斯大林格勒”和“基辅”这两座城市,误记为了“莫斯科”和“乌克兰”。

此外,还有一些史料宣称;“‘抗美援朝’期间,苏联对华提供的陆*装备都是二战用过的旧品。如苏*已装备AK-47型自动步枪,对华却只提供PPsh—41/43冲锋枪。苏*已开始用T-54型主战坦克换装,便把淘汰的T-34卖给中国,许多车体上还留有战时的弹痕,只是刷上一层新漆”。

对于上述言辞,笔者必须指出新型武器的列装和全面换装部队不能等量齐观。如AK-47型自动步枪虽于年研制成功,但列装苏*部队却是从年才开始,在“抗美援朝”期间很多苏联陆*也仍在使用PPsh—41/43冲锋枪。至于T-54型主战坦克虽然在年便开始量产,但由于其初期型号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在不断的改进中得以定型。因此苏联方面此时提供给中国的T—34/85中型坦克,虽然大多均为卫国战争时期所生产、且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但却并非是所谓的“淘汰产品”,而是部队中调拨出的现役装备。

▲PPSH-41……额,对不起,放错图了

▲PPSH-41

二、铁流奔腾——坦克第2师在徐州的训练及“抗美援朝”战场初期的表现

全面接收苏*2个坦克团的装备之后,坦克第2师的指战员们随即便通过“一对一”的组训模式,开始全面学习苏*坦克部队的编制,装备,训练和管理体制。尽管这方面的资料今天已很难找到。但从后续坦克第2师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我们还是能观一斑而窥全豹。

以日后“”号的炮长徐志强为例,在苏联教官手把手的指导之下,其迅速便摸清了T-34/85中型坦克的火力系统,并在射击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在战斗进攻演习中,对各种目标射击基本都能保持三发三中的优异成绩。夜间照明射击,往往也能达到四发四中的水准。除此之外,按照苏*训练要求,“”号的装填手兼预备炮长师凤山射击技术也非常过硬,正是有了这样优异的车组配置,T-34/85中型坦克在中国*队手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战斗效用。

▲号坦克车组

年5月30日,坦克第2师所属之坦克第3团与师属高炮营、工兵营由徐州出发,会同来自北京的坦克第1师第1团、第2团师属高炮营、工兵营;吉林方向的独立坦克第1团、由坦克第1师师部负责指挥,作为中国装甲兵第一批赴朝参战部队,跨越鸭绿江的波涛,首次驾驶着中国*队自己的坦克,出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之上。此外跟随这批装甲部队一同进入朝鲜的,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它就是坦克第26师第53团。

第53团在朝鲜战场上的主要工作是回收、抢修那些战场上缴获的美、英坦克。我们今天在在中国人民革命*事博物馆负一楼展厅中所看到的“战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他们开回祖国的。至于第53团是否曾将那些“取之于敌”的武器再“用之于敌”,目前国内的史料尚无相关的披露。但韩国方面却宣称其曾在战场上缴获过一辆被 修复后,移交给朝鲜人民*使用的英制“克伦威尔”型巡洋坦克。

▲传说中被 修复后交付给朝鲜人民*的英制“克伦威尔”型巡洋坦克

年6月17日至27日,新组建的装甲兵指挥所及各坦克团相继抵达战场。而根据此次轮换“换人员不换装备”的原则,坦克第4团、第5团、第6团、独立坦克第2团分别接手坦克第1、第2、第3团及独立坦克第1团的相关武器装备。

在交接过程中,各团均成立了交接委员会,力争将情况、阵地、车辆、物资、器材交接清楚。交接工作结束后,交方仍留下部分人员协助接方执行任务。直到接方基本掌握情况后,所留人员才归还原建制。这样就使得新入朝的装甲兵部队很快适应情况,得以迅速投入战斗。从上述情况来看,未来在石岘洞北山战斗中大显身手的“”号坦克,可能原本隶属于 坦克第1团。

就在 坦克部队换防后不久,年秋天,为配合停战谈判。中朝联合指挥部于9月18日起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装甲兵指挥所奉命调动各团,采取迫敌前沿、抵近射击的战术,摧毁敌地堡、火力点及坦克,支援步兵快速推进。

在整个秋季作战中, 坦克兵配合步兵作战55次、出动坦克辆次。取得了大量战果。但在高强度的连续作战之下,各部队的技术故障也开始集中爆发。至年8月,坦克部队在战斗中损失的车辆仅占总数的4%,但因技术故障而无法出动的坦克却达到了惊人的40%。针对这一情况,从年中期开始,全*装甲兵开展了查事故、查原因、查责任的“三查“运动,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朝坦克部队的装备完好率迅速恢复至80%以上。以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状态投入年的夏季攻势。而正是在这次战役之中,杨阿如及其所领导的车组,将操控着“”号坦克,完成其颇具传奇色彩的一战……

▲游戏中的“号”人民英雄坦克

三、装甲碰撞——详解石岘洞北山战役中“”号坦克的传奇

年7月6日19时30分,我 第23*第67师第团集中4个步兵连的兵力,在96门火炮、16辆坦克的支援下,向石岘洞北山主峰、次峰发起进攻。但驻守当地美国第7步兵师方面迅速调集年11月10日配属给其指挥的第73重型坦克营,配合同属第17步兵团1营的B连和C连冲上石岘洞北山进行支援。

随着美*坦克进入战场,石岘洞北山的战斗于7月7日白天呈现僵持的局面。但就在形势岌岌可危之际,7月7日午夜零点时分,担任火力支援的美*坦克却突然遭到了来自侧后方向的火力直射,在极短的时间内2辆坦克被击毁,另有一辆炮管被毁,失去了战斗力。随后火炮阵地、碉堡、弹药库、山脚边公路上的运输车辆均遭到炮击,由于在雨夜中无法确定对手位置,美*只能暂时弃守了石岘洞北山。

▲步兵是否能控制战场,对坦克的运用有极大的影响,这一点在电影《英雄坦克手》中亦有所展现。

其实这突如其来的直射火力,便是来自于当时隶属于时任坦克第4团2连2排排长杨阿如所领导的“”号车组。根据年本《 英雄传(精简版)》系列丛书中《英雄坦克》一文的记述:杨阿如,浙江省*岩县头陀区临古乡新五村人,年生。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 ,任排长。

▲《英雄坦克手》中以杨阿如为原型的男主

石岘洞北山战斗打响前几天,杨阿如带着脚鸡眼,和步兵同志一起,在这片沼泽地带修完了路。回家还没休息,他又带着坦克手们反复看了三夜地形。结果脚鸡眼化了脓,肿大了。但他还再三地请求指挥“”号坦克来执行战斗任务。他为了不叫别人看到他一瘸一拐的替他操心,总是尽力蹒跚地走路。”

《英雄坦克手》虽然是根据纪实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但上述这些英雄事迹在当时应该均为真人真实。而在随后有关战斗的具体过程,文中虽不免有所粉饰,但却也基本还是可信的。杨阿如所指挥的“”号坦克在7月6日的夜间行*过程,因雨夜能见度差、而误入积水的大型弹坑之中。在努力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车组决定就地伪装荫蔽,等待时机。7月7日夜,“”号坦克以敌坦克开炮时的火光为目标,迅猛出击,一举将其摧毁。

▲《英雄坦克手》中如实反映了号坦克陷入泥坑的无奈

必须指出的是,“”号坦克在7月7日的战斗经过和结果虽然得到了相关上级部门的肯定,也长期在我*之中广为流传。却在最近几年里遭到了一些新生代网络*迷的质疑。其中固然有历史虚无主义的消解,却也不乏没有善意的好奇,而纠根结底大众对此事最大的好奇无非两点,一是“”号坦克究竟摧毁的是美*哪一型号的坦克?一是为何美*史料中没有相关坦克的战损记录?

关于前一点,包括中国人民革命*事博物馆相关介绍资料在内的很多我*资料之中都言之凿凿的称“”号坦克在石岘洞北山的战斗中击毁的是美国陆*的M—26“潘兴”重型坦克。这一说法具体典出何处,笔者并未找到,因为在诸如《英雄坦克》等早期我*纪实文学中均并未提到“”号车组所击毁的敌坦克具体型号。但至少从美*史料来看,这一提法有失严谨,毕竟在年的朝鲜战场之上,美国陆*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没有列装M—26“潘兴”重型坦克了。

作为一款年为对抗德国“虎”式重型坦克而研发的武器,M—26“潘兴”重型坦克虽一度被美国陆*寄予厚望,但这款拥有41吨的自重,却令使用着与与30吨级M4A3型坦克相同的引擎的庞然大物先天动力不足。因此从年开始,美国陆*便开始尝试对M—26进行改进和翻新。而这些更换了动力组件的M—26“潘兴”重型坦克被正式命名为M—46“巴顿”。

▲朝鲜战争中美*的主力坦克——M46巴顿”

年底,大约辆M—46“巴顿”重型坦克被部署于朝鲜战场,大约占美*坦克总数的15%。此后随着经过翻新的M—46及其改进型M—46A1的逐步运抵战场。美国陆*在年底便将所有的M—26“潘兴”重型坦克撤离战区。仅有少数被被保留于后方,担负与M-46的转换训练的任务。因此即便“”号坦克在石岘洞北山的战斗遭遇的是美*重型坦克,也应该是M—46“巴顿”、而非M—26“潘兴”。

当然,这一细节上的出入并无伤大雅,毕竟*迷真正质疑的是“”号这样的T-34/85中型坦克是否有能力击毁继承了M—26“潘兴”优异防护能力优异的M—46“巴顿”重型坦克,毕竟单纯从数据来分析,T-34/85中型坦克需要在米之内才有可能击穿M—26“潘兴”的前装甲。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解释,但事实上相关战史早已给出了答案。《英雄坦克》一文中曾这样描述双方坦克所处的位置:“杨阿如两眼贴在潜望镜上,向.6高地凝视。*子的三辆坦克在高地的主峰上明摆着。坦克头对着石峴洞北山,咚咚的发射着炮弹;他们的侧面,正好朝着我们的坦克。”由此可知,即便“”号所面对的是M—46“巴顿”重型坦克,摆在其坦克炮面前的也不过是厚度仅为51毫米的侧后装甲。

▲M46巴顿”的“屁股”同样脆弱

但即便是这相对薄弱的装甲,在实际交战的过程中,也仍给“”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第1发穿甲弹打中敌坦克的炮塔后被弹飞,炮长徐志强迅速调整炮口,才保证了第2发炮弹命中敌坦克车身,第3发才将其打燃。而面对第2辆敌坦克时,“”号更连续发射了5枚穿甲弹才将其击毁。而正是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敌第3辆坦克调整成正面对敌的时间,以至于连续命中了6枚“”号发射的穿甲弹,也仅为主炮损毁,车身并无大碍。

由此可见,“”号如果在石岘洞北山战斗中面对的是M—46“巴顿”重型坦克,也完全可能因为地形和位置的优势,先发制人给予对手以重创。而仔细分析上述的战斗过程,我们同时也能较好的解答第二个问题。

之所以在7月7日的石岘洞北山战斗中美*方面没有留下坦克的战损记录,是因为由于位置的关系,“”号所“击毁”的2辆M—46“巴顿”重型坦克均只是后部发动机舱室起火,被美*拖回之后仍可进行野战抢修。

至于第3辆坦克则更只需要更换炮管而已。是以均未达成彻底战损的级别。或许“”号在7月7日的战斗中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击毁”了2辆M—46“巴顿”重型坦克。但它的行动还是极大的改变了当天以及此后战局的走向。

在成功粉碎了美*的坦克部队之后,“”号通过发动机逐渐减油的轰鸣声骗过了美*的报复性炮击。随后在7月8日清晨,在 第67师工兵的帮助之下,“”号成功脱困。并迅速转移阵地。与此同时,美国陆*第7步兵师以第17步兵团第2营为主力,再度展开进攻。

就在此时,杨阿如再度率“”号单车出击,将坦克开入敌装甲部队后方基地,以搅乱其部署。7月10日晚,就在“”号缓慢穿越林区,向敌纵深挺进之际。

3辆美*巡逻坦克突然出现,杨阿如当即立断,让驾驶员陈文奎操控坦克钻出树林,跟在第一辆坦克的身后。黑夜之中美*坦克以为是同伴,并没有引起怀疑。

直到遇到敌检查站,“”号才突然发难,迅速消灭了检查站的美*之后,先击毁了2辆跟随在身后的敌方坦克,随即又快速追上敌第一辆坦克,将其打趴。

尽管也有一些史料认为,“”号坦克在7月10日的战斗中摧毁的也是M—46“巴顿”重型坦克。

但从战斗的过程来看,“”号坦克可能遭遇的是第73重型坦克营所装备的另一种坦克:M4A3E8“谢尔曼”。

毕竟M4A3E8“谢尔曼”装甲防护较M—46“巴顿”重型坦克为弱,“”号坦克才能在近距离内将其轻易摧毁。

▲所以四舍五入的话,《英雄坦克手》其实痛揍过《狂怒》

“”号坦克在敌纵深的行动,是否直接导致了美国陆*第7步兵师最终于7月11日放弃对石岘洞北山的争夺,虽然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

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期被美*视为利剑的装甲部队在战场上的连遭重创,极大的延缓了美*的反攻进度……

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事博物馆负一楼展厅的东北角,一辆绿色涂装上书写白色“”字样的T-34/85中型坦克在聚光灯照耀之下,威风凛凛的高扬着那闪烁着6颗红色五角星的炮管,仿佛在接受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层的群众检阅。

而一旁介绍牌上的照片中,5名年轻的新中国坦克兵正整齐排列在坦克的前方,他们手中的锦旗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单车作战、机智顽强、歼敌坦克、成绩辉煌”。

▲不得不说《英雄坦克手》的道具可谓考据(毕竟都是真家伙)

(完)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视剧中的抗美援朝英雄坦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