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立春、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公历2月3-5日交节。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公历3月05-07日交节。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春分、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于每年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公历4月04-06日交节。清明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
谷雨、雨水、小满、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公历4月19-21日交节。
立夏、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公历5月05-07日交节。立夏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
小满、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公历5月20-22日交节。
芒种、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谷类作物耕种。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公历6月05-07日交节。芒种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大寒、小寒、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公历7月06-08日交节。小暑是干支历未月的起始。
大暑、大寒、小寒、小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公历7月22-24日交节。
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还有“三伏天“”。公历8月07-09日交节。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
处暑、小寒、大寒、小暑、大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亦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公历9月07-09日交节。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
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照我国地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公历10月08-09日交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霜降、是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
小雪、雨水和谷雨、小满、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跟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干支历丑月的起始。
大寒、跟小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声明:本文由作者搜集资料整理图文编辑制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