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中药大辞典》:清热,燥湿,杀虫,解*。治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赘疣,鸡眼。
《生草药性备要》:“治痢,痔。
《本草纲目拾遗》:“治冷痢久泻……外无烦热躁扰,内无肚腹急痛,有赤白相兼,无里急后重,大便流利,小便清长。”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凉血解*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防腐生肌,诚有奇效。治梅*及花柳*淋。捣烂醋调敷疗*。善治疣。”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鸦胆子苷A-P,鸦胆子素、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以及蒽醌类及*酮类等。《中国药典》规定:含油酸不得少于8.0%。
作用:本品有杀灭阿米巴原虫、驱杀绦虫、鞭虫、蛔虫、滴虫、抗疟原虫、抗肿瘤、抑制流感病*、对赘疣细胞可使细胞核固缩,细胞坏死、脱落等作用。”
药理:鸦胆子仁及其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
等没有抑制作用,而对原虫如阿米巴、草履虫、疟原虫均有杀灭作
用;对肠内寄生虫如鞭虫、蛔虫、绦虫等也有驱杀作用。其仁或油对
正常皮肤或粘膜面有刺激作用,系一种细胞*,临床治疣及乳头状瘤
有效,能使瘤组织细胞发生退行性变与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