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异想天开的熊孩子们,去读王尔德吧
TUhjnbcbe - 2021/7/12 13:18:00

本文看点:

王尔德一生只写了九篇童话,却篇篇经典。读他的童话作品,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读。在王尔德童话的每一个层面,修饰言辞或是剖析人性、犀利讽刺或是尽情想象,大人和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契合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读懂王尔德童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体验美与思想的力量。

周五

视野??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13分钟

??????

在网上看到一篇介绍王尔德的文章,文后有条留言:“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王尔德的一个童话,好像是一只麻雀和一个王子雕塑的故事。王子让麻雀把他身上的珠宝送给穷人,后来麻雀冻死了,王子的雕像也倒了……”

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原来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快要遗忘王尔德了?

就像这名网友一样,我们对于他的经典童话《快乐王子》都已经记忆不清、仿佛那是太过古老的作品了。或许就更不熟悉那为了一朵红玫瑰而刺穿自己心脏的夜莺、那个将花园封闭起来却备尝孤独的巨人,不熟悉那个无限热爱生活最后却心碎而死的小矮人、那个割舍了灵*只为和美人鱼在一起的渔夫……

而我们所不熟悉的王尔德的童话,却是世界童话花园里无比奇异、深挚、动人的存在。

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他的创作生涯起源于诗歌,形成自己的风格却是在童话。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力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更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

有人说王尔德的童话不容易懂,但“不容易懂”其实是大人的定义。我女儿就经常说:“妈妈,你说来听听啊,我懂!”

当然,孩子的“懂”和大人的“懂”,他们以为的“懂”和你认为应该有的“懂”是不一样的。但那又怎样,“懂”是由谁定义的呢?至少王尔德不会去定义。

王尔德一生只写了九篇童话,却篇篇经典。读他的童话作品,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读。在王尔德童话的每一个层面,修饰言辞或是剖析人性、犀利讽刺或是尽情想象,大人和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契合点。

而相比之下,我更建议那些喜欢异想天开的孩子去读一读王尔德的童话。因为异想天开,往往意味着爆棚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感受力,也常常会受到一些“善意”的批评甚至阻挠,就像王尔德经历过的那样。

但是异想天开,何尝不是我们打开人生最精彩的一种方式?

1

我总是相信,王尔德在创作童话时心中的理想读者并不是孩子,他只是用了特别贴近于童心童真的表达方式去传递他对世界的认知。而当我们带着儿童的眼睛去阅读这些童话,就会发现那些闪现于字句之间的美丽“宝石”,构成了让孩子阅读王尔德最重要的理由:

第一,随处可见的奇特比喻。

信手拈来的比喻能力,其实一个人观察与联想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足够“奇特”、让人拍案叫绝的比喻,多半是出自于“异想天开”的心灵。它需要创作者敢于打破常规、拒绝陈词滥调,对自己的独到体验有足够的信心。在这一点上,王尔德堪称表率。

他这样描写“快乐王子”的装扮:

“他的脖子上围着一根淡绿的翡翠项链,他的双手像枯萎的树叶。一条条大街看上去就像银子铺成的一样,亮晶晶的,闪烁着白光;长长的冰棱如同水晶的短剑,悬挂在屋檐上。”

他这样描写“夜莺”的歌声:

“夜莺对着橡树唱起来,她的声音宛若银罐里沸腾的水声。”

他这样描写一只老水鼠的尾巴:

“……就像一长条黑色印度橡胶”。

这样的比喻不是背书背出来的,不是从别人那里“借”过来的,而是出自于自己的观察,结合了自己的阅历和感受。在这样的意象背后,我们能看到作家本人的偏好、他的生活环境、他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异想天开的熊孩子们,去读王尔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