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诗眼睛好诗点评96林旭埜姚月芒克马新朝李
TUhjnbcbe - 2021/3/30 20:15:00

点评诗人:雪克/吕本怀/汉家/长篙/横行胭脂等

所读诗人:

林旭埜/姚月/芒克/马新朝/李不嫁/涂拥/叶舟/宋迪非/左手/宋尾/菊女/*迪声/张惠芬/吕达/于耀江/流泉/阿毛/李点/迪夫/巴客/窗户/熊芳/龚学敏/敬丹樱/魔头贝贝(排名不分先后)

红场塔吊

林旭埜

郊外,依旧雪野苍茫

这里的春天,比别处

来得更为缓慢

红场上

几个高高耸立的灰色塔吊

突兀于

瓦西里教堂的华丽

克里姆林宫的庄严和

国家博物馆的厚重之间

它们,正试图吊升

那一轮

步履迟缓的

帝国斜阳

雪克点评:真正带着诗意行走的人,他的目光是深邃的,胸怀是宽广的,林旭埜即是这样一位。本诗,选取极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带着我们穿越沙皇的辉煌和帝国的日渐衰落年代,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某种发展规律。用词简约却凝重,匠心独运却了无凿痕。

莫斯科的假牙

林旭埜

俄罗斯作协外委会主席巴维金

开车带我们穿梭于城区

每见到新建的高楼

就说是莫斯科的假牙

他笑得开怀时

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

我相信,没有一颗是假的

雪克点评:林旭埜通过一个词的自然转述,让我确信:他的诗性视角是不一般的宽广和犀利。真的高楼为什么是假牙?真的牙齿为什么还要强调是真的?短短一首诗,完成了对一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喻指,实在高明。

吕本怀点评:“每见到新建的高楼/就说是莫斯科的假牙”,新建的高楼被比喻成假牙,这足够震撼,也足够出新。与之链接的则是“他笑得开怀时/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诗人坚信,他的牙齿“没有一颗是假的”。有人或许仅仅将此理解为事实,我却要更加深一层,那便是因巴维金说了大实话,诗人才会以为他满口的牙齿没有一颗是假的。如果他也像某些人一样,用这些新建的高楼来一味地歌功颂德、感恩戴德,即使他的牙齿再洁白整齐,林兄也未必会认为他的牙齿“没有一颗是假的”。

解说高尔基生平

林旭埜

在高尔基博物馆里

解说员滔滔不绝

讲了一个钟头

从高尔基的童年、青年到中年

唯独不讲他的晚年

在斯大林赠予的豪华别墅里

高尔基渡过了最后五年

解说员讲了十来分钟

没有解释,为何晚年

高尔基称呼斯大林为主人

吕本怀点评: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往往片面,总有一部分被人有意地遮蔽,正如诗中那高尔基的晚年。我们所不能触碰,更不得质疑的,也正是“为何晚年/高尔基称呼斯大林为主人”这样带有历史质感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并非只在“解说高尔基生平”时,读者读完一定会心一笑,这首诗因此而具有了普遍而深刻的含义。

单挑

林旭埜

上海青年作家小甫

端起伏特加酒

一杯一杯地,往口里倒

对喝的俄罗斯青年作家

一个个,目瞪口呆

我怀疑小甫的胃

就是一个贝加尔湖

回住处路上,小甫一脸没事

在卫生间,他把满肚子湖水

都倒还给了俄罗斯

吕本怀点评:很有生活气息,还为中国人长了志气,因为谁都知道俄罗斯人善饮,而这位“上海青年作家小甫/端起伏特加酒/一杯一杯地,往口里倒”,居然让“对喝的俄罗斯青年作家/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论作者与读者此时此刻都会惊奇而又敬佩呢。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我怀疑小甫的胃/就是一个贝加尔湖”的夸张才得以成立。

结尾虽有点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小甫的胃不可能是贝加尔湖,“在卫生间,他把满肚子湖水/都倒还给了俄罗斯”实属再正常不过。诗人这样写,不仅让读者觉得真实,而且让读者对小甫更多了一份敬重。

地盘

林旭埜

在中央文学家之家

一俄罗斯作家说

我们所在的地下室餐厅

是穷作家的地盘

一楼富丽堂皇的餐厅

是富作家的地盘

以前这里

是所有作家吟诗写作的地盘

苏联解体后

这里成了私人占有的地盘

离开餐厅时

我看到一条宠物狗

欲冲往一楼餐厅

却被牵狗的老作家

硬生生地

拉向通往地下室的楼梯

吕本怀点评:通过一个场所的变迁,诗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这些年来所发生的改变,当年作家共同的活动场所,如今有了明显的穷富界限,并且人们早已习惯于这种改变。末段所呈现的细节真实具体也极有张力,宠物狗“欲冲”与老作家“硬生生地拉回”,让人瞬间有了无限叹惋,也让这场所有了无限苍凉。

作家生计

林旭埜

前苏联的作家

稿费优厚

出版一部厚厚的小说

够用一辈子

较厚的一本

可以吃喝半辈子

即便是薄薄的一册

也够花个三年五年

如今,俄罗斯作家的境况

大不如前

说起我国专业作家

颇为羡慕

我没告诉他们,业余写作的我

自费出一本诗集

要花掉一个中国百姓

三年五年的生活费

走出中央文学家餐厅

一个长胡子作家

走过来塞给我薄薄的一本

密密麻麻的俄文

犹如天书

看到我愣着,没有给钱的意思

他又把书

从我手上抽了回去

吕本怀点评:"如今,俄罗斯作家的境况/大不如前/说起我国专业作家/颇为羡慕",但他们谁又知道,“业余写作的我/自费出一本诗集、要花掉一个中国百姓三年五年的生活费”呢。诗人之所以不说,估计属家丑不可外扬吧,在我看来,这也算得一种爱国了。

当然,目前俄罗斯作家的日子确实不怎的,这一点既有与苏联时期作家待遇优厚的对比在先,更有末段那个具体生动的细节凸显——“看到我愣着,没有给钱的意思/他又把书/从我手上抽了回去”,这一“抽”真可谓生动传神,极好地再现了当时情景,也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俄罗斯作家现实生活的窘迫。点评

妥协

林旭埜

会议上

俄罗斯老作家里丘金的讲话

记忆尤深

他反复强调

不向他人妥协

不向环境妥协

不向强权妥协

不向时代妥协

不妥协,是作家应有的品格

在餐厅里,他反复强调

不喝伏特加

就不能算到了俄罗斯

坚持不喝白酒底线的我

最终还是妥协了

端起酒杯后

发觉这些透明纯洁的液体

并非想象中浓烈

是不是伏特加向我做了些妥协?

注:据说法律规定,俄罗斯伏特加的最高度数为40度。

吕本怀点评:这首诗写得颇有意味,“会议上/俄罗斯老作家里丘金的讲话/记忆尤深”,他所反复强调的“不妥协”,应该是这次诗人所感受到最大的收获。然而,在这位老作家的另一种反复强调之下,“坚持不喝白酒底线的我/最终还是妥协了”,这个细节充分证明人真正要做到不妥协何其之难。

假如诗写到这里便终止,这首诗也就一般,可喜的是诗人能更进一层——“端起酒杯后/发觉这些透明纯洁的液体/并非想象中浓烈”。这便是观念与事实之间确实存在差距:在人们心目中,伏特加往往是浓烈到火般的感觉,而事实上伏特加的最高度数才40度,远低于中国白酒的寻常水准。

“是不是伏特加向我做了些妥协?”,这问提得风趣,明明是自己对伏特加作出了妥协,却偏以为是伏特加对自己“做了些妥协”,从中我能感受到他一份因征服而自得的意蕴。

于里丘金而言,他的两个反复强调之间可能并不矛盾,于林兄而言却很矛盾,他在喝酒这个问题可是有明确底线的,那就是“坚持不喝白酒”,儿他这次在俄罗斯取回的真金是“不妥协”,却偏因妥协而突破了自己多年设置的底线,这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好在这只是喝酒而已。我相信,在其他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林兄一定会做到不妥协的。因他本身在原则问题便是一个不妥协的人,更何况这次又在俄罗斯取回了真经。

(以上来自《旷馥斋》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眼睛好诗点评96林旭埜姚月芒克马新朝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