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是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行动物(Diurnalspecies)。因为眼球的特殊结构设计,我们更能适应明亮的环境,“黑暗”从某种程度上在我们的大脑里就和“未知”、“危险”等词语挂钩了。很多想象力丰富的小朋友可能都会在晚上上床后,幻想在房间的黑暗角落、床底下、天花板上等潜伏着各种妖魔*怪,害怕的难以入睡。而家长为了安抚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开一盏床头灯,帮助他们入睡。
但是,很多家长也会担心,孩子睡觉的时候开一个小夜灯,到底会不会对睡眠产生影响,是否会引起或加重近视呢?其实有关夜间开灯睡觉是否会影响健康的话题由来已久,科学家做过很多研究,大部分的结论的确一致的认为:夜间开灯的确对睡眠会产生影响。
在PUBMED上随手一搜就可以发现大量关于睡觉和开灯相关的研究论文
这是为何呢?这要从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期说起,作为灵长类动物的近亲,我们人类由最早的古猿进化而来。那个时候的古猿就和现在的黑猩猩、狒狒等动物一样,主要以水果树叶为食。而在同一时期,生活着一种非常可怕的大型猫科动物—恐猫(Dinofelis)。虽然名字带着“猫”,但是恐猫和现在我们身边人畜无害靠卖萌为生的喵星人完全不一样。
你以为的恐猫可能是这个样子
但其实,真实的恐猫复原图是这个样子(图片来源网络)
恐猫主要靠猎杀灵长类为食,所以我们的祖先自然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它们的食谱中。而和所有的猫科动物一样,恐猫和其他大型猎食动物也是夜行生物(Nocturnalspecies)。大部分的狩猎都在夜间,专门对那些在夜间出去晃悠不好好在家睡觉的小动物们下手。
为了提高种群的生存率,古猿们在漫长的进化中学会了在白天恐猫以及其他大型猎食动物睡觉的时候活动,而到了夜晚它们就会尽量选择非常黑暗的环境(洞穴、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减少自身的暴露,并同时减少活动。但是,大晚上几个人,哦不,几只猿在乌漆嘛黑的洞穴里孤零零的坐着,没有WIFI,没有手机,没有麻将、扑克、三国杀。。出去浪还要被吃掉,他们也是极度的无聊,哪咋办类?只能睡觉喽~~~~
但是又不是想睡就能马上睡着,因此祖先们的生理节律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这里要提到的一种激素: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种由脑松果体释放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快速诱导我们入睡,并延长和稳定我们的深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苏醒的次数。褪黑素的释放具有非常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为了让我们夜间能快速入睡,我们人类的大脑学会了在夜间释放褪黑素,而在白天减少褪黑素的释放。那我们的身体又是如何感知昼夜变化的呢?主要是通过授时因子(zeitgeber)来进行,所谓授时因子就是外界环境的一些可以调整我们生物节律的因素比如声音、温度、湿度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就是光照!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们可能已经明白了,白天阳光普照大地,大脑感知到光线,减少了褪黑素的释放,使我们清醒并开始活动。而到了夜晚,没有光照,褪黑素开始释放,我们就开始犯困想睡觉。
图片显示褪黑素从晚上8点开始释放,午夜达到高峰,从早上6、7点开始显著减少释放
图片来源:DipartimentodiArchitettura.Design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