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沸沸扬扬的《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终于有了官方判决。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认定《叶问3》存在虚假排场,涉及票房万元,同时总票房中含万元自购票房。办公室为此开出“罚单”,《叶问3》发行方大银幕公司暂停发行业务一个月;全国73家涉事影院将被通报批评;三家电商被严重警告……不过,这事完了吗?
《叶问3》事件中,中影国际影城市场经理金喆的一段话被多家媒体提到,“目前电影市场80%售票由第三方票务公司掌控,票务公司会根据不同合作影片向影城要求排场率,具体到《叶问3》排场需达60%才能享受优惠活动,但影院的实际排片只能达到40%”,所以他才出下策(开设幽灵场)。这里面所提的优惠活动,就是大家熟知的“票补”。
《叶问3》之前,票房冠*《捉妖记》、《港囧》等都曾爆出巨额票补问题,而据行内人透露,目前随便一部电影做促销,票补都是千万级别。那么,这种高额票补究竟正不正常?票务公司通过票补“控制”影院排片,正不正常?另外,为了获得“票补”,影院降低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排片,甚至放的是《疯狂动物城》,出的票却是《叶问3》,这事除了靠观影者自己举报,究竟如何杜绝?最现实的问题是,专项治理办公室认定的万元的虚假票房中,有没有包含《叶问3》偷其他电影的票房?都是悬案。
在票补——这个电影界已经见怪不怪的“通病”之外,《叶问3》还有“疑难杂症”——这部电影的部分投资是众筹的,而在众筹的资本运作中,充满了违规操作的痕迹。比如,有记者调查,年开始,苏宁众筹平台、玖那里金融在线、当天财富、当天金融、东虹桥金融在线等多家金融平台都推出了不同形式的产品,为《叶问3》项目融资。这些融资产品是不是重复融资?
此外,《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有关《叶问3》的融资项目里,当天财富平台上的“叶问3影投专属标”30万、玖那里金融平台的“叶问3-潮人领跑计划”万左右、以及东虹桥金融在线发布的“东影宝”收益权转化系列约万左右,其他还包含利人金融、小米贷等发布的债权也均由东虹桥全额担保——东虹桥的担保额度已经远远透支。这种超额担保有没有问题?不仅如此,根据记者梳理,上述公司之间,法人代表变换频繁、存在大量交集——这种自己担保自己,左手交到右手的关联交易,算不算违规?
要知道,在电影金融化的道路中,《叶问3》暴露的问题还算可控,与它“师出同门”《大轰炸》才可怕。这部同样由快鹿集团投资的电影,操作手法与《叶问3》一样复杂。《叶问3》的制作费用号称两个亿人民币,《大轰炸》则是“耗资5个亿”,更高的成本意味着更高的融资。去年年底这部电影已经杀青,经过后期制作即将上市,问题是,《叶问3》出事后,谁还敢接快鹿的电影?电影达不到预期票房,后面的融资者怎么办?
更可怕的是,《叶问3》、《大轰炸》绝不是孤例,有分析指出,虽然文化类众筹去年只有10亿左右,但今年将是文化类众筹大爆发的一年,总募集资金规模可能冲击上百亿。在这场金融游戏中,给予高回报期许,吸引大量散户投资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做”高票房,吸引让更多投资进入,则是“高回报”如期兑现的主要手段。倘若票房低迷,资金链崩断,会不会有人天台见?
所以,从任何角度讲,这份来自官方的判决,并没有为《叶问3》事件画上句号。正如丘吉尔所说“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仅仅是开始的结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