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将军杀敌如砍韭菜?究竟是真是假?我们常看到历史剧中有些将军总能所向披靡,无人能敌,面对几十人,甚至几百个人脸不红,心不跳,甚至还想笑,小兵如大白菜,上去就是一顿砍,结果自己还毫发无伤,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种超级大猛将?你还别说还真有,但这也要分人砍,有的某人去确实很厉害,对抗普通士兵跟砍菜没啥两样,而且一人能打数十甚至上百人!
比如说霸王项羽在史记项羽本记中,倒是有明确记载,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人,复聚其继王琦两鸡眼儿白话就是说向王奋力驰骋,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了一百几十人,重新聚集自己的人马发现今天仅损失了两人两马而已,由此看出项羽是非常勇猛的,在史记项羽本记中,还有关于项羽最后一战的记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吃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说的就是项羽冲出汉军重重包围,最后在乌江岸边下马冲杀,仍能杀死数百汉军精锐,而且在战场上像你总是身先士卒的冲在最前面,对于项羽这种猛人来说,个普通士兵真的就跟切瓜砍菜一样,由此可知项羽在其巅峰状态下,其杀人极限将达无人能及的地步,不愧是公认的历史第一猛将!
其次还有三国中知名的猛将关羽,张飞都被描述成万人敌在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但是话说回来,人中就是人体力极限也是有限的,就算你日夜砍菜砍的多了也得歇一歇,哪怕你是千人敌万人敌,最终还是会被普通士兵重重包围而死!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例子,我们还是说说项羽,项羽这个超级猛将的人物,流氓直接人海战术大军围得水泄不通,项羽突围无望,羞于渡江而逃,乌江自稳,古代将军的身手确实都不错,但一群土狗围攻一只老虎,老虎实力固然强悍,终究还是会被耗,那种神剧打完毫发无伤的实属太扯,现实就是现实,影视剧确实带给我们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将军都如同像雨一样,也有不少将军师傅主角武艺高强可能不是他们的强项,能运筹帷幄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很少上战场和士兵对抗,这些文人将士一般都是坐镇大后方,不到万不不得已将军不会冲前面的,毕竟万一将军死了,谁来指挥杀敌撤退呢?
比如楚汉战争时期的韩信,他基本都是在后方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几乎看不到他在战场拼杀,你说他打不过普通士兵也不可能,毕竟他也是练过的,像韩信这种将军打仗更像是在下棋,管你千人敌万人敌,只要我赢了你万人敌又奈我何,随着时代越来越晚,武将个人身手越不重要了,像到了元末明初朱元璋时代,他的帐下的众多开国大将有很多,比如徐达,常遇春等等,个个厉害的不行,作战勇武战功显赫,但是在史料中他们的个人武艺都没有凸显出现,以前的他们都是底层的贫民,不断厮杀成就大业,也只为混口饭吃填饱肚子,他们有的只是强健的体魄和一颗勇敢的心,没有像羽那般出众的武力,项羽能当战神,除了超强武力,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在冷兵器时代,一套好的装备直接会影响一个人的战力,所谓好马配好保安将军也一样!
但将军的装备一定会比普通士兵的要好,比如出土的越王勾践之剑,两千多年后依然锋利无比,这等王剑绝不是一般人能配上的,其次还有铠甲,当然在古代不是每个士兵都有铠甲,在一个国家穷苦的时候,皮甲上能镶嵌上贴片都已经很不错了,一些游牧民族的士兵基本上都以瘦皮作为战甲,毕竟装备成本太高,好的装备只会给将军和特种部队,还有一点就是马匹,正所谓宝马配英雄为将军的战马,是其冲锋陷阵的关键因素,一般骑兵的战马与将军的战马差距也很大,其中马的爆发力和耐力都可以决定双方生死,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到吕布的坐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最夸张,但比普通马肯定不会差!
总的来说,古代将军要么骁勇善战,要么能打能扛,还有就是坐镇大后方,虽不能前线热血拼杀,但是利用计谋取得胜利,也是达到了最终目的,如果项羽有宝马宝甲保健,同时身边还有前赴后继的护卫,利用战马的机动性,在小小看来是足以出现砍瓜切菜效果的,即使面对最强的人海战术也不怕,当然和平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