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兴起于明朝,在清朝时期发展到巅峰,存在了大约年左右。
古代镖局涉及的行业主要分为“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六大派系,如果非要把镖局转换成大家比较熟悉的概念,它应该是古代的物流行业+保镖行业的组合。
1、镖师武器受限
不过不同于影视剧中镖师们全副武装,现实中的镖局顾虑极多,首先兵器方面,走镖的人便不可能大摇大摆拿着刀剑之类的武器。
从下述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携带杀伤性武器,首先就会被官府追责。
《清世祖实录》:今思炮与甲胄两者原非民间宜有,仍照旧严禁。其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项,悉听民间存留,不得禁止。
《大清律例》: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镖师毕竟不同于盗匪,他们需要在合法的环境下讨生活,于是乎,古代的镖师们大多数都擅长刀、拳脚这类在朝廷允许的情况下,还能爆发出极强战斗力的功夫。
2、镖局兴起的原因
“镖局”之名,严格来讲,应该是“标局”。
镖师的前身是受雇于富商担任保镖任务的“标客”,这个行业追根溯源就有很多门道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侠士精神盛行的时候。
在镖局出现之前,那些富商、权贵为了保护自己安慰,都会花钱培养一批隶属于自身的保镖、门客,这些人便是早期的标客,他们主要任务是保护目标的人身安全。
到了明朝的时候,这一职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的业务范围也大幅扩大,这也会镖局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明末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的魏禧之曾经这样形容镖师:临清北路一带有标兵,善骑射,用骏马小箭,箭曰“鸡眼”,马曰“游龙”,往来飞驰,分毫命中。巨商大贾常募捐款以护重赀,彼与俱则竖红标,故曰“标兵”,贼不敢伺。
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古代镖局的出现主要有四种原因:
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进行长途贸易时,为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希望有人能保护自身安全;
二、明清时期,社会治安混乱,镖师可以应对可能存在的敌人;
三、明清时期主要使用白银为货币,票号、钱庄为了保证财物的安全,需要专人负责运输钱财;
四、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使得武术家们有了一条全新的养家糊口的道路。
以上,便是古代镖局的定义和出现的原因。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