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6/9 18:09:00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制图王思祺“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寒意渐重,秋风渐寒。10月23日,在逐渐降低的气温,和“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雨绵绵中,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就悄然而至了。“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到来,意味着深秋走向结尾,凛冽的初冬将至,这是一个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而天气渐寒始于此时。而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记载,此时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而凝结成霜,并非从天而降。所以,霜降时节并不意味着会“降霜”,而是意味着“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是黄叶飘零的意境萧疏。在霜降过后,生命的轮回看似归于萧瑟,但逐渐成熟的柿子、漫山遍野的枫树,变幻出红黄交织的美丽色彩,铺就一幅斑斓多彩的秋日画卷。霜降吃柿子是不少地区的习俗,在四川博物院、海昏侯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之中,也有很多柿子的身影。清周可宗九秋斗艳图扇面图据四川博物院官微霜降寒意深自然万物准备应对寒冬“应节谁穷造化端,菊黄豺祭问应难。”从唐代文人徐寅所写的《霜》一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人情变迁的感慨。而细细揣摩其中的诗句,会发现他描写了一种属于节气霜降的物候现象——“豺祭”。“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能看到古人对于霜降三候的描述。其意为: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而从古人观察到的走禽到草木的变化中,也能感受到这一节令,自然万物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所采取的行动。据《吕氏春秋·季秋》记载:“菊有黄华,豺则祭兽戮禽。”意思是,豺在深秋时节捕杀猎物以储备冬天的粮食,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里,用人类的视角来看,就像是在“祭兽”,就像人类摆放祭品在祭祀上天一样。于是,就有了这“豺乃祭兽”的说法。此外,霜降物候中出现的蛰虫,也是节气中被古人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