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u0002寒露u0003u0001
TUhjnbcbe - 2025/6/6 18:14:00

01寒露节气的简介

10月8日,我们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这个节气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着这样的描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预示着霜降的临近。寒露与白露虽然都以“露”为名,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寒露体现的是其寒意,与白露的色泽不同。随着寒露的到来,气温将进一步降低,地面的露水也愈发增多且冷,预示着霜降的临近。

02寒露的物候现象

中国古人将时间划分为细致的单位,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这样的划分体系下,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一候都与古人观察到的特定物候现象相呼应,这些物候现象不仅描绘了四季的更替,还反映了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当寒露节气到来时,首候便是“鸿雁来宾”。描述鸿雁南迁,是最后一批离开的队伍。这一现象描述的是,成群的鸿雁列队南迁,它们是最后一批离开的队伍,古人因此将它们称为“宾”。

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意指随着鸟雀的踪迹消失,海边出现蛤蜊,贝壳有鸟雀纹。海边却突然涌现出大量蛤蜊,它们的贝壳上有着与鸟雀相似的条纹和色彩,仿佛是那些迁徙的鸟雀化身为蛤蜊。

寒露三候“菊有黄华”,描绘的是在百花凋零、万叶枯黄的深秋时节,唯有菊花在深秋时节盛开,象征着坚韧和希望。菊花傲然绽放,绽放出璀璨的黄花。

03寒露的气候特征

随着寒露节气的深入,气温急剧下降。一场由强冷空气带来的秋风或秋雨过后,温度骤降8℃~10℃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主要是因为北方冷空气在此刻已具备相当势力。寒露后温度骤降,天气昼暖夜凉,标志着秋风秋雨的来临。在冷高压的掌控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逐渐结束,天气开始呈现出昼暖夜凉的特色,晴空万里无云,深秋的景象一览无余。民间谚语“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正是对这一气候变化的生动写照。

此时,北方进入深秋,东北与西北的某些区域甚至已踏入初冬的门槛。长江沿线,秋风瑟瑟,最低气温已跌破10摄氏度,秋意愈发浓厚。然而,华南大部依旧沉浸在夏日的炎热中,日平均气温稳居22摄氏度以上。此外,随着夏季风的逐渐退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雷暴现象已销声匿迹,唯有云南、四川的部分河谷地带,偶尔还能听见雷声,但即便有较强降水,也往往转瞬即逝。

04寒露的农事活动

寒露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逐渐减少,秋收作物也相继成熟。随着寒露的到来,秋收与秋种等农事活动变得紧迫,稍有延误便可能影响作物收成。此时,北方地区正迎来玉米的丰收季节,同时也是种植冬小麦的农忙时期。农民们争分夺秒,力求在霜降前后完成收获与种植的双重任务。南方降雨减少,北方秋收繁忙,种植冬小麦紧迫。

而华北、西北的棉农则利用晴朗天气,抓紧采摘已成熟的棉花。若采摘不及时,棉花可能因落地而减产,这正是“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这句农谚所蕴含的深意。及时采摘棉花,防止霜降减产,反映了农民的辛劳与智慧。

05深秋的情感和现代生活

“寒露霜降,水退沙显,鱼儿深藏,旅客归家。”有人怀旧,缅怀往昔的繁华,然而也有人更钟情于深秋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正如杜牧所描绘的:“深秋时节,千家万户帘幕低垂,细雨蒙蒙;落日余晖映照着楼台,一缕笛风飘荡。”此刻,您的心境又是如何呢?

在繁忙的城市中,人们的休闲方式各不相同。深秋既有宁静也有人的怀旧情感,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深秋的感受多样。你在人民广场品尝着香脆的炸鸡,而他在电脑前沉浸于游戏的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u0002寒露u0003u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