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寒已到,作为二十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其意义很是不一般,根据大寒民间有许多俗语,不仅关于我们的生活,还有各种预测天气变化、农业生产的,那么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看看。
年1月20日,是腊月二十九,距离春节仅有一天之隔,而今天更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到来了日子。俗语说,大寒小寒、无风自寒!寓意着天气到了最冷的时候了,而既然称之为“大”,那么致冷的节气是真的来了。
关于大寒的俗语有很多,有预测天气的,预知灾难的,同样也有预测丰收足年的。俗语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而三白又是哪三白呢?
三白是啥?
从文意理解,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主要的意思是大寒节气出现三种“白”,那么农民下一年的生活则会很好,丰衣足食不成问题。关键是“三白”到底是啥?
一白曰:瑞雪
“瑞雪兆丰年”是对下一个年景预测最为广泛的说法,人们把冬天的雪称为瑞雪,有祥瑞之意,冬季下雪对于农作物生产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不仅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同时寒冷的雪水更是病虫害的克星,因而在冬季下雪,下一年丰收基本在望。
二白曰:白露
大寒有白露,许多人都不理解,这是北方没有的气象,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北方下雪,南方下雨同时出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南北方,冬季多干旱,因而大寒现白露也是有水分滋润农作物之意,毕竟只有足够的水分和阳光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生长。
三白曰:白霜
与前文所述的同理,冬季霜降同样是空气凝结形成的雨水现象,寒冷气候带来的霜降不仅仅会杀除病菌,还能保持粮食作物的水分,对庄稼生长有着积极作用。
当然,所说的三白还有其他不同的解释,也有前人解释称,所说的“大寒见三白”是指大寒时节下三次雪,俗语说,庄稼盖上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也就是冬天多雨雪,天气多寒冷,那么来年自然粮丰物美。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当然,关于大寒的俗语还有不少,例如“大寒不寒,春分不暖”,主要是根据大寒的天气来预测春分时节的气候的。
这与俗语的意思是指如果大寒当天的气候不冷,那么在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将会延续寒冷。这句话在当下还是比较合适的,根据天气预报来看,今年大寒全国天气较往年来说并不是太冷,这与年的农历年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农历年份来看,年为双春年兔年,距离下一个龙年有天,一年两个春,预示着大寒的到来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往后一段时间才更冷,这就意味着春分这个时节本该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却要往后推迟。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既然说到大寒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因素,那么同样也有对生活生产有害的因素。俗语“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就是如此,那么是啥意思呢?
二十四节气主要就是根据农业生产的时序来定的,因而是古代重要的农业生产指向标,这句俗语的意思则是指如果大寒当天是南风的话,那么对于农业生产是有害的,如果不仅起南风还下雨的话,来年想要丰收更是难上加难,甚至于还会出现饥荒年。
后语
虽然说很多俗语较之现在有些过时,不一定适应当下的农业生产,但是古人千百年的智慧结晶能够流传下来很是不易,这是先辈们经验的总结。而现在农业的生产不仅仅靠天吃饭,有了很多高科技,但是在大环境上我们还是要参考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