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秋中之秋》作者/宋英杰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是描述露水的,一个是白露,莹莹白露;一个是寒露,凄凄寒露。它们俩的差别在哪儿呢?在二十四节气起源地区,寒露时节,白天的最高气温开始降到22℃以下,白天也没有夏天的感觉了。早晚的最低气温开始降到10℃以下,已经有了冬天的感觉了。所以寒露与白露的差别在于:白露时,白天是夏热,早晚是秋凉。寒露时,白天是秋凉,早晚是冬寒。虽然只相差一个月,但感觉却相差了一个季节。就全国平均而言,秋季节气之中,变天节奏最快的,其实是寒露。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寒露。降水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寒露。所以,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寒露时节,不仅天气凉了,雨水少了,日照也少了。花鸟草虫,该飞的飞了,该睡的睡了;该谢的谢了,该歇的歇了。但农民们还没歇。人们忙着收,寒露到,割晚稻。收完了,还要翻地,寒露霜降,耕地翻土。还要打场,还要晾晒,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场。在台湾,寒露时节,正好是晒物之际。人们说很多物产都是晒出来的,比如秋分晒盐,寒露霜降晒柿饼,立冬小雪晒鱼干。收晒之后,又是新一轮的播种。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地区,寒露节气是冬小麦播种的标准时间节点。冬小麦每年重复着寒露种、芒种收这样的循环。寒露时节,往往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秋风紧。苏轼写道: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lì,鸟鸣)。露水变冷了,烟气变凉了,芦苇也不开花了。天边的鸿雁,声音凄清而高远。但鸿雁只是匆匆过客,过了寒露便了无踪影,人们锦书遥寄的心愿再也难以通过鸿雁传书的方式实现了。而在鸿雁渐远的同时,是蝉噤荷残的景象。鸣蝉沉默了,荷叶凋零了。深秋时节,因为渐渐萧疏残败的景物,人们称之为老秋、穷秋,穷秋九月衰,似乎时光正在走向衰老。杜牧诗云: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寒露节气,如果晴天,标志性的景色是碧云天,黄叶地。如果有风,云悠而风厉。如果有雨,是寒露洗清秋。没有浓抹之美艳,只有淡妆之清雅。寒露,是秋天中的秋天。虽然秋已渐老,但却是彩色的秋天。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就在这清冽的日子里,观赏秋天绚烂的晚节吧。古人对寒露物候的描述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满城尽带黄金甲描述的便是寒露时节的物候。宋英杰:变天节奏最快数寒露寒露·诗意《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唐]韩翃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巽公院五咏·芙蓉亭》[唐]柳宗元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唐]孟郊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夜集类饥鸟,晨光失相依。马迹绕川水,雁书还闺闱。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池上》[唐]白居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宋]王安石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寒露·习俗制图/王爽◎10月8日22时6分,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古人说得很明确,此时露珠似结未结。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纬度约50°,寒露时北方地区已经进入深秋甚至迈进冬天,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还在10℃左右的仲秋。摘自《观复猫: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作者/马未都◎秋钓边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钓鱼的好时节。寒露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所以鱼儿都游向更为温暖的浅水区,正是临水垂钓的好时节。◎喝寒露茶寒露过后觅秋茶,每年寒露时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寒露茶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爱茶之人喜爱。◎登高寒露时节,我国北方已呈现出深秋景象,南方也秋意渐浓。此节气往往和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今年10月7日为重阳佳节,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个重要习俗——邀约亲朋,登高望远。图
视觉中国天寒露重之时,最显人心温柔。总有一个人,会对你说:天凉了,记得加衣裳。点击「写留言」聊聊,你的那个TA是谁。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董艳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