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舜的逆袭舜的父亲要是犯
TUhjnbcbe - 2025/5/4 16:00:00

舜是上古先王中人生逆袭的典型,是绝境中奋起的典范。舜生长在一个问题家庭,传说中他每只眼有两个瞳孔,叫做“重瞳”,这在古代被看作是天赋异禀,但现在看来这叫做“斗鸡眼”。古人认为重瞳的都是很厉害的人,传说西楚霸王项羽、南唐后主李煜都是“斗鸡眼”。舜是个大孝子,而且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乡亲们都很喜欢在舜的带领下做事。尧帝的儿子不是个好人,不好意思把帝位传给他,所以尧帝就四处寻找可以继位的人。尧帝看中了舜的德行和能力,准备把帝位禅让给舜,为了培养他,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并且派了九个人扶持帮助舜。

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是对于生在问题家庭的舜来说,却是一场现实版的“死神来了”的游戏,因为舜首先要躲过他父亲、后妈、弟弟暗杀三人组的暗杀。舜的父亲是个瞎子,人称瞽叟;继母心狠手辣,同父异母的弟弟更是以搞死舜抢了他的两个老婆为最高理想。他们三个人组成暗杀三人组,想方设法搞死舜。几次预谋已久的暗杀,舜都应对自如化险为夷,每一次逃出生天,舜就更加孝顺父母、帮助弟弟。可以说是“亲人虐我千百遍,我对亲人如初恋”,因此,舜又被看成是大孝和大善的典范。崇尚性善的孟子最为推崇就是舜的这一点。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孟子举了大舜的例子说,人一般在少年时仰慕父母;等年龄大了知道爱好美色了,则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就会以自己的家庭为中心,去作官就会仰慕君主,得不到君主赏识就会内心焦躁,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所谓娶了媳妇忘了娘。但是舜不一样,舜到了五十岁还思念父母,是终身孝顺父母的典范。

弟子桃应给孟子出了个难题,他问孟子,既然舜成了天下的君主,又是个大孝子,那么如果他的瞎眼父亲犯了罪,舜应该怎么办。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桃应问道:“如果舜做天子,皋陶执行法律,要是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应该怎么办?”孟子说:“逮捕他也就是了。”
  桃应说:“那么舜不禁止他们吗?”
  孟子说:“舜怎么能让皋陶不执行法律呢?舜当国家的天子就要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桃应又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看待天下有如看待穿破的鞋子。他会偷偷背着父亲逃跑,沿海边住下,终生高高兴兴的,快乐得忘掉天下。”

这是个道德两难的问题,就相当于有人问,老婆和老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一样。在孟子看来,孝是人伦中最为重要的美德,没有了以人乱关系为纽带的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个世界将是一个冷酷可怕的世界。因此,贵为天子的舜既不会破坏法治而赦免父亲,更不会破坏人伦,把父亲抓起来。他也只能放弃天下带着父亲逃走,过无忧无虑的日子。这种“亲亲相隐”的思想,从孟子性善论的逻辑上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孟子认为人性善仁者爱人,提倡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和内心的平和,假如舜大义灭亲杀了瞽叟的话,这固然在法律上无可厚非,但这损害了儒家高度重视的“仁”、损害了“孝’的核心原则;假如舜利用自己的权力赦免了瞽叟,这又损害了儒家所说的“义”,在儒家的价值观中,就像是孔子所说的那样,从来都是“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因此,在亲情和权势面前,孟子选择了亲情,所以他认为舜肯定是放弃天下的王位,带着父亲躲起来,这样才能解决这个道德两难的问题。

孟子认为舜的大孝来自于性善,真正让他成为圣人的,是他善于保存善性。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认为,人和禽兽的区别只是一点点,一般老百姓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大舜明白事物的道理,又懂得人际关系的实质就是仁义;他是从内心中真正的善出发,自觉地行仁义,而不是为了什么功利的目的,把行仁义当作一种手段。这种由仁义行的自觉,就是受到内心善性的驱使,而不是由外在的功名、权势所驱使。也就是说,仁义是内心自发自觉的一种目的,而不是沽名钓誉的手段。

舜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不仅自己身上闪耀着性善的光辉,还能带着别人一起行善,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和爱。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说,舜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在孟子看来,一个人行善不是大善,能够影响别人带领别人一起行善,这才是大善,这也是仁政的表现、王道的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舜的逆袭舜的父亲要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