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立冬将至,“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啥意思?有道理吗?
今天已经是10月30号,农历的九月十四,10月将结束,冬季11月将要来临。大家可知道,冬季是从阳历的11月份开始的,开启的时间节点就是立冬节气,而农历的11月叫“冬月”,这两个11月都与冬息息相关。
立冬节气通常在11月的7号或者8号,当太阳到达黄经°,这个时候太阳直射点在转到南半球,而我们北半球远离太阳照射,吸收热量能力大为减弱,所以我们北半球越来越冷,而南半球越来越热。
今年的立冬节气在11月7号,具体在早上7点多到来,这个时间是霜降节气与立冬节气的交节点,也是气象学上的秋季与冬季的交节点,立冬节气到来,宣告寒冷冬季来临。俗话说“立冬到,万物藏”,立冬节气的到来,也是冬季万物冬藏状态的开始。
立冬节气农民总结出了很多经典农谚农俗,这些农谚俗语都是农民智慧的结晶,被一代代农民口口相传下来了。今天我们来讲一个:
俗语“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这句话说的是啥意思呢?
立冬落雨会烂冬:这句话主要是说“烂冬”,这里的“烂”字很形象,我们知道,只有在水的状态下才会烂得快。比如,下雨天,泥巴路,叫烂路,常年有水的水田叫烂泥田等,烂冬说明就是冬季雨雪充沛,地面长期是湿的。在这里让我想起另外一句俗语“九月十三落,钉鞋不离脚”,昨天就是农历九月十三,这天如果是落雨的话,那么冬季雨雪多,“钉鞋”不离脚了。这句话说的也是烂冬的情况。“立冬落雨会烂冬”说的是立冬节气这天下雨的话,那冬天会是阴雨连绵,雨雪多的寒冷的劳烂冬天气。
吃得柴尽米粮空:就是说农民把储存的粮食都吃完了,柴草也烧完了。这里说到的是,烂冬带来的对农业的影响。烂冬带来的是湿冷天气,气温低,雨雪多,道路结冰,野外到处结冰,农民啥农活也干不了,只能待在家里修养。但是,农民为了取暖,都会用柴草点燃一家人围坐在火堆边,一边烤火,一边唠家常,天气寒冷,只好每天都烤火取暖保身体健康,这样吃吃喝喝,柴草烧没了,粮食也没了。天气寒冷,野外到处雨雪,柴火都不能去捡拾。真有种“九月十三阴,柴草贵过金”的感觉。
这句话整体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俗话说“立冬雨,一冬雨”这就是说明立冬节气当天下雨,后面冬季雨雪就很多。再加上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带来的降温,写给下雨雪带来的条件,雨雪多,地面泥泞,农民们要做好防寒保暖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