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一年有四个季度,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每一个季度有三个月,这春夏秋冬就叫四时。十二个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雪叫十二节。十二个气: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叫十二气。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分布:十二节和十二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它们是按如下规律分布的: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碧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冬月大雪冬至,腊月小寒大寒。一般情况是每月节在前气在后,但润月后就有所变化了。地支时辰关系:十二地支配十二时辰如下所示:地支: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申(15~17)酉(17~19)戌(19~21)亥(21~23)
四柱的排法:无论是八字预测,还是利用时间卦预测,都要将年月日时用干支将它表示出来。年的表示很简单,只要在万年历上一查就知道了。比如要排96年的年校,可翻开万年历一看便知96年是丙子年。需要97年的干支,只要翻开万年历就知道是丁丑年。月柱的排法就不同,月支的排法也很简单,正月就为寅。二月为卯。三月是辰,四月为巳,五月是午,六月是未,七月是申,八月是酉,九月是戌,十月是亥,冬月是子,腊月是丑。这个规律是通用的,不管是哪一年,都按这个方法排月支。可是月支排好后,再排月柱的天干就不好办了,必须要以年干作为基准才能推出,从年干推月干有下列口诀: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戊癸之中何处觅,甲寅之上好追求。如甲年或己年。根据甲己之年丙作初便知,正月为丙寅。二月为丁卯。三月为戊辰……等顺推下去。又如丙年或辛年,根据丙辛必定寻庚起便知,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四月为癸巳,等顺推下去就是各月的干支。其它仿此而推。日柱干支的排法与年柱干支的排法一样,只要一查万年历就知道了。时柱干支的排法不能从万年历中查得,必须由日柱天干才能推出,其推法有下列口诀: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找,壬子是征途。甲己还生甲的意思就是说,甲日、己日的子时上配甲干,即为甲子时。已知子时的天干,就可推出其余十一个时辰的干支了。如子时甲子,丑时就是乙丑,寅时就为丙寅,卯时就为丁卯。辰时就为戊辰,已时就是己已。午时就为庚午,未时就是辛未,申时就是壬申,酉时就是癸酉,戌时就是甲戌,亥时就是已亥。其余仿此。
例题,一乾造生于八二年十月十七日巳时,请排出其四柱解:翻开万年历便知,八二年为壬戌年,其年柱干支就为壬戌。十月为亥月,其月支就是亥,而月干必由年干而推,因年于是壬水,有丁壬壬位顺行流的口诀,也就是说该年的正月干支为壬寅。二月干支为癸卯,三月千支为甲辰,……,直至十月干支就为辛亥。又由万年便知,十月十七日的干支为戊午。时辰地支就是已,时辰天干就由口诀戊癸何方找,壬子是征途来推出戊午日的子时干支是壬子,则丑时干支就为癸丑,寅时千支就为甲寅,卯时干支就为乙卯,辰时干支就为丙辰,巳时干支就是丁巳,故此人的四柱就排出来了,即排列格式如下:乾造:壬戌辛亥戊午丁巳其中从左到右顺序为:年柱壬戌,月柱辛亥,日柱戊午,时柱丁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