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广西壮族人的霜降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TUhjnbcbe - 2025/3/23 11:09:00
北京到南宁,四个小时机程,南宁到崇左,两个小时车程,崇左到天等,又两个小时车程,虽是准二级公路,却穿越于青峰秀岭之中,一路上远山如黛,蔗田繁茂,车窗不时飘进阵阵稻香,仿佛置身于丰收的画作之中。我们跋涉山川、奔走风尘,只为赶赴一场壮乡人的霜降盛宴。每年农历九月,即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以酬谢自然、庆祝丰收,祈盼五谷丰登。同时趁着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久而久之,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霜降”节庆文化。在以天等、大新、德保、靖西、那坡等县为主的壮族地区,甚至云南、广西南宁、越南等地区,对这个节日的热情不亚于中国的春节。抵达“霜降节”开幕式的现场时,真正感受到了这份十足的热闹。在这里,每条街道都被堵得几乎水泄不通,眼前毂击肩摩,耳边榔声阵阵,同行的朋友说有不少群众都是特意从县城或其他乡镇,以及外县驱车赶来的,参加人数可达数万人之多。关于霜降节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好几个版本的传说,大多与壮族人民抗侵略相关。相传下雷第十四世土司许文英曾与其妻子岑玉音一起带兵到广东、福建等沿海一带抗击倭寇,他们英勇善战、箭术高超,在霜降这一天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当地百姓奔走相庆,定为节日,后世沿袭成俗,每年霜降这天都要到玉音庙里拜祭并举行各种活动,以欢度怀念民族英雄的节日。“霜降节庆”由此而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听说我们是特意来记录霜降节的,不少当地人都热情地邀我们多住几天,据他们介绍,霜降节的活动可不止这一天,而是分“头降”、“中降”和“尾降”连庆九天。在这个吉祥的天数里,祈福大典、非遗项目展演、山歌对唱、抛绣球、壮剧演出、打陀螺、民族服装秀、特色美食品尝等民俗活动会连番上演,精彩纷呈。这其中,令我印象深刻并感到新奇的还是商贸活动,有点类似于农村里的赶大集。因为当地人认为“霜降节购买的东西耐用又吉祥”,所以特别乐意在这个节庆期间购买生产和生活用具,发展至今,商品种类更是纷繁复杂,衣服鞋帽、农具、生活器具、家电等等应有尽有,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买家与卖家之间,好奇心总会被各种各样极具当地特色的物品所激起,然后在耐心的询问与解答中被满足,若是能再讨价还价一番,便真的有融入这里的感觉了。热闹的商贸活动让霜降节多了一些商业气息,但究其本质,这个节日还是深深地扎根在农业文化的厚土里。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据出土文物和专家鉴定,壮族人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民族,他们所在的地区,气候炎热、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水稻生长的天堂,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稻作文化带。在壮族人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有很多与稻作文化相关的节庆日和宗教祭祀活动,“霜降节”就是其中之一。悠久的稻作文明,不仅深厚了壮族的民俗文化底蕴,还丰富了壮族人餐桌上的美食品种,在当地饭馆里的菜单上,你能看到一系列由糯米制作的食物,五色糯米饭、大粽子、汤圆、各种各样的粑粑等等,据说这样的食物曾经是壮族人走亲访友最高规格的伴手礼,如今也是各种节庆活动中用来敬神和祭拜祖先最虔诚的供品,这就不难怪,当地人要在霜降节这天打糍那,甚至还把霜降节称为“糍那节”。五色饭“马楼狗”是当地一种油炸面食甜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壮族人的霜降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