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霜降节气,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
TUhjnbcbe - 2025/3/12 10:0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_zx/6v1tvlq/

#霜降##琵琶行#

明天就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霜降了,霜降相当于深秋的一个节气。霜降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白天还好,秋天的感觉,但晚上真的很冷,深冬的感觉,而且干燥很明显。其实,现在北方地区早已进入冬季了,南方部分地区秋高气爽。

说起霜降我想起了两句诗,这两句诗就是“山寒天霜降,烟月共苍苍”,这是关于霜降的两句经典诗。这两句诗出自于唐代武元衡的《玉泉寺与润上人望秋山怀张少尹》。

说实话,武元衡真的很少人知道,要不是这两句诗,霜降的时候还能想起他,平时几乎没人能想起他,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虽然武元衡本人没什么名气,但有一个人很有名气,而且跟武元衡还有点关系。

这个人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大名不用我说了吧。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在他众多的知名诗词中,有一首叫《琵琶行》,我们对这首诗的熟悉,就跟我们对白居易的熟悉程度一样。

《琵琶行》中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尽了无数人的心声吧。那么,你们知道吗?白居易之所以写下《琵琶行》其实跟武元衡有关系。因为武元衡,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写下了《琵琶行》。事情是这样的。

武元衡被杀

武元衡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但这个人还是一个狠角色,他官位最高为宰相啊,不过他这个宰相却被人当场刺杀于上朝的路上,而且死的非常惨。根据《旧唐书》的记载:

元衡宅在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贼射之,。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元衡左股。其徒驭已为贼所格奔逸,贼乃持元衡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及众呼偕至,持火照之,见元衡已踣于血中,即元衡宅东北隅墙之外。时夜漏未尽,陌上多朝骑及行人,铺卒连呼十余里,皆云贼杀宰相,声达朝堂,百官恟恟,未知死者谁也。

反正就是武元衡跟往常一样,准备去上朝,结果刚出门没多久,刺客就杀来了。武元衡当场毙命,头颅被刺客拿走,留下了倒在血泊中的尸体。

与武元衡同样被刺杀的还有裴度,不过裴度侥幸逃过一命,但武元衡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那么,我们的疑问是,武元衡为什么被杀?因为他和裴度都是当时主张对藩镇进行镇压和极力削藩的人。

武元衡其实跟武则天还有点关系,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从小就聪明好学,长大后进入仕途,因为政绩显著,被唐宪宗重用。

唐宪宗号称“小太宗”,他上台后勤勉政事,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力图中兴,尤其是想重振中央集权,对藩镇实行控制。所以,他启用武元衡,让他掌兵,对藩镇进行军事打击。

武元衡的确是个用兵高手,在任期间,他平定了浙西节度使李锜之乱,又力主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吴元济的父亲去世,朝廷本来想派其他人来接替这个位子,但吴元济秘不发丧,秘密接手了父亲淮西节度使的位子。

这让一度主张削藩的唐宪宗很不满意,于是决定派兵去解决。吴元济也就叛乱了,甚至得到了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和河北节度使王承宗的响应。

跟以前的惯例一样,藩镇想用贿赂的手段来腐化武元衡,没想到此人不吃这一套,于是藩镇们决定来阴的,派刺客暗杀。所以,也就看到武元衡被杀的那一幕。

更可怕的是,武元衡的死,使得整个长安都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感觉到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难料,甚至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只有白居易。

白居易的挺身

当时的白居易还不算朝廷官职,他只是翰林学士,东宫的陪读。据说他是第一个勇敢地站出来替死去的武元衡说话,要唐宪宗皇帝严查杀死武元衡的凶手。但白居易的这一惊人举动却引起众多高官的不满,遂因此而遭到弹劾,落得个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的下场。第二年,他就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琵琶行》。

所以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武元衡还是有点关系的。问题是,白居易替武元衡说话没错,因为武元衡削藩完全是符合唐宪宗的意思,武元衡也是唐宪宗自己任命的。

武元衡的死,按道理唐宪宗是恼火的,也是最气愤的。武元衡一死,相当于折断了他的一只翅膀。这是公然挑衅朝廷和他的权威。他怎么可能不生气,而白居易的上书也完全符合他的心意,但为什么白居易还是被贬呢?答案只有四个字: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

没错,武元衡是唐宪宗任命来镇压藩镇的,但武元衡的死,让唐宪宗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他感觉藩镇的势力太强。现在是吴元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和河北节度使王承宗三个藩镇联合起来。

如果唐宪宗主张用兵,那么,他将面对三个藩镇的兵力,四面树敌,力不从心,搞不好还会如同当年的祖先唐玄宗一样,仓皇出逃。这是他唐宪宗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唐宪宗此刻的想法是,暂时搁浅这件事,稳住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和河北节度使王承宗,他好集中力量对付吴元济。如果吴元济被平定了,那么,李师道和王承宗肯定不攻自破,风险要小很多。

而唐宪宗的确是这么做的,他毫不犹豫地起用了主战派裴度替代武元衡继续加大对吴元济的讨伐。

所以说,白居易实际上是不合时宜,唐宪宗心里清楚,但此刻不适宜跟他们摊牌,于是他只能先找个理由打发白居易了,不让白居易来破坏自己的计划。

最后裴度果然不负众望,平定了吴元济的叛乱,淮西平定后,也如唐宪宗所料,各地藩镇军阀,大为震慑,纷纷奉表来朝,先后表示归顺。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暂时得到了缓和,出现了自唐肃宗以来前所未有的安定统一局面,号称“四夷来归,海内升平”。或许,这是给武元衡最好的安慰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霜降节气,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