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农谚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寒露拔了喂
TUhjnbcbe - 2025/1/18 18:22:00

再过七八天就是二十四节气“处暑”,处暑之后就是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了霜降,整个秋天就结束了。

农村过去有句农谚:“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寒露拔了喂老牛”,什么意思呢?有科学道理吗?下面就和各位朋友一起讨论交流。

这句农谚说的是秋庄稼生长与成熟,一般指的是”谷类秋庄稼。和这句俗语差不多的还有“处暑不出头,割掉喂老牛”,“不出头”就是不抽穗,意思是到了处暑前后,如果谷子等农作物还没有抽穗,就要割了喂牛。到了白露前后,如果秋作物还没有“低头”(“低头”指谷穗颗粒饱满,将谷子茎秆压弯,好像人低头),也会颗粒不收,只能割了喂牛。到了寒露,秋庄稼还不成熟,颗粒还不饱满,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割了喂牛。

那么这句农谚有科学道理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来说,这是过去流传在北方宁夏的一句农谚,对宁夏以南地区并不适合。到了处暑节气,宁夏日最低温度12度,最高温度25度,日平均温度18.5度。如果这时候谷子等秋庄稼还没有抽穗,基本上就废了,到了白露秋分,即便再抽穗,也晚了,气温太低,雨水基本上没有,秋作物即将停止生长,基本上不会灌浆了,只能割掉喂老牛。

到了白露节气,气温比处暑还要低,雨水更是少甚至没有,如果谷子等秋庄稼还没有灌浆,颗粒干瘪,谷穗还是高仰着头,基本上也就废了,只能割掉喂牛了。

到了寒露节气,宁夏的日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18度,日平均气温11.5度,对我们中原来说,这样的温度基本上就是冬天了,如果这时候秋庄稼还没有成熟,也只能割掉喂老牛了。

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耕作收获经验,但由于我国南北长达多公里,地球维度有很大的差别,而农谚有很大的地域性,不同维度的地区,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条件不同,在相同的节气,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在理解农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地域的差别,每一个农谚都有它的地域性,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

比如这则农谚,就是古代宁夏一带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中原地区就不适合。比如,处暑节气,中原地区的河南省日最低气温23度,最高气温32度,甚至更高,而寒露的气温和宁夏的处暑节气差不多,甚至还要高,所以,这则农谚在中原地区就不适合。

总之,农谚“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寒露拔了喂老牛”,在宁夏、甘肃、内蒙一带,还是有道理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谚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寒露拔了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