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霜降来临,农村俗语“霜降见了霜,陈谷烂米没人要”,啥意思呢?
农历的九月一派深秋的气息,树叶开始随着秋风片片飘落。今年的农历九月十八,将会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作为秋季和冬季连接的霜降,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白天的气温尚属余温,但是到了深夜后气温开始骤降。寒凉的气息将水汽凝结成为白霜。所以说霜降并非是降霜,而是气温变低的一种自然现象。
民间关于霜降的俗语向来不少,跟其他节气一样,霜降的天气变化,也会影响到之后的天气走向。所以说民间有句老话叫来年收成怎么样,关键要看霜降。出现霜的必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天气晴朗,第二是深夜特别的寒凉。俗语称之为:“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意思是霜越重,第二天反而越发的晴朗,只要出现有霜出现,也一定是一个红日高照的大晴天。如果是遇到了阴雨天气指定是不会出现霜降。霜降出现了霜,对于来年的年景有什么影响呢?
霜降见了霜,陈谷烂米没人要;
按照农村的老话来讲,天气变化就应该随着节气的更迭而改变,到冷的季节就应该出现低温天气,到了炎热的时候就应该酷热难当。俗称:“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所以霜降节气到了,在北方地区就应该出现霜的凝结。这也符合天气的走势,霜降节气来临出现了霜降,也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农田庄稼都会很好地生长。是一个粮食取得丰产的好年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产量多寡比什么都重要。农村老人爱说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只有家里粮食满仓,内心才不会因为没有吃的而发慌。粮食新的自然好。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收获之后,民间习俗会将新收获的粮食祭祀天地的习惯,这一传统直到现在依然盛行。新收获的粮食祭祀天气,表示对于天地的崇敬和取得丰收的喜悦,所以新的粮食如果多的吃不完,那些陈谷烂米自然就更不值钱,这也就出现了陈谷烂米没人要的情况出现。
霜降出现了霜的凝结,按照农谚来讲,这才符合节气的走势,也是一个好年景的预兆。霜降期间,北方地区秋收已经差不多完结,秋播也已经接近尾声,天气也该从深秋走向初冬。所以有霜的出现,也是低温来袭的表现。霜出现的早晚对于来年的年景也有很深远的影响,农村俗语称之为:
霜前霜,米如糠;霜后霜,谷满仓;
正常天气的表现,是按照节气更迭来展现,反之则是极端恶劣天气的到来,像今年的天气就是极端的异常,才步入农历的九月,霜降节气还没有到来,前几天北方多地已经出现了降雪,降雪带来的低温寒潮,让这些地区一夜入冬。这也是天气不正常的表现。按照农谚的解读,霜前霜,指的是在霜降节气还没有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出现了白霜,低温提前来袭。对于秋收、秋播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秋播之后出生的禾苗,早早地接受霜的洗礼,势必会影响到生长,而且霜降提前,还会引发来年倒春寒的几率增加。这些恶劣天气的出现,对于农田庄稼生长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这也就出现了来年的谷穗籽粒干瘪。有的根本没有多少籽粒,就跟米糠一样。也侧面说明天气恶劣会导致庄稼严重减产。霜降要是在霜降节气之后再出现。这才符合天气的走势,对于之后的天气走势来讲,也是非常好的预兆,来年指定会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霜降节气到来,北方地区收获的果实已经变得不多,但柿子却是一种收获较晚的果子。柿子在霜降之后,才生长成熟可以采摘,柿子是生长周期非常久的,春季开花结果,直到霜降之后,才开始逐渐成熟。霜降之后气温变低,昼夜温差地加大,让柿子的糖分积累得更多,所以霜降之后的柿子吃起来口感更甜。涩味也变得淡薄了许多。随着这几年种植柿子树的增多,在笔者这里过了霜降,依然有很多柿子悬挂在枝头,在一场大雪之后,树上一颗颗红透了的柿子,宛如一盏盏的红灯笼一般。
柿子采摘已经算得上很晚,但跟软枣比起来,柿子还属于“早熟”。软枣比柿子的采摘时间更晚,要等到立冬之后,软枣才逐渐开始采摘。软枣虽然名字里面有枣。但跟枣子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软枣跟柿子反而是一家人,软枣是一种柿科植物,而枣子则是鼠李科。所以软枣虽然叫枣,但其实是柿子而并不是枣。这也是为什么软枣一直以来都是柿子树最佳的砧木。
霜降不见霜,来年闹饥荒;
正常的天气变化,才能带来风调雨顺好的年景,霜降节气的到来,有霜的出现,才符合自然的规律,如果霜降节气来临,天气依然气温居高不下。这也是异常天气的表现,对于庄稼生长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民间这些农谚都是经历过多年的实践之后,总结出的经验之谈。虽然现如今天气愈发的极端,但这些农谚也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存在,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