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昨日犹在言秋,今日已迎来霜降。
这是隶属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阴冷凝露为霜,冬天已经在急迫地叩门了。
此时到立冬,往往是北方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段。
在古人看来霜降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豺祭兽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这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深秋将逝,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蛰虫咸俯“咸”是皆,“俯”是低头,虫鸟休眠闭藏,准备下一个无霜期。
霜降时节,植物纷纷展现最后的绚烂,饱满的色彩和艳丽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而等到柿树叶落光后,柿子也完全成熟,果实累累,悬霜照采,如灯笼满枝。
一排排柿树,就这样展现着生命的艳丽,毅然走向潜藏的寒冬。
古人曾说,“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
在已有些萧瑟的深秋天,这一抹红火,就像暗夜深处的明灯,为你燃起生活的希望,仿佛在说“祝你事事如意”。
中国很多地区在霜降这天,都有吃柿子的习俗。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人们认为吃了柿子不会流鼻涕。
民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认为这天不吃柿子的话,冬天嘴唇会裂开。
这些习俗,可谓正到时(柿)候。
其实柿子,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就有着吉祥的寓意。
因“柿”谐音“事”,人们将诸多种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或与如意之物组合在一起,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
入冬以后,柿子在寒冷中变得热情似火,红彤彤的挂满枝头,让人不由得心怀希望。
也许就是那份甜美让人相信,每一个当下,都是好“柿”候,生活一定可以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