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学习中医,要掌握这个规律
TUhjnbcbe - 2024/10/31 16:53:00

中医的外感病,相当于西医流行病、传染病等。传染性过强,流行性过快时,则称之为疫疠或者疫病。

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中医学第一部临床专著。其中的《伤寒论》,是外感病辨证论治的经典。明清时期的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为代表的温病学派,在外感病防治上各有发挥。其中《外感温热论》和《温病条辨》,堪称与《伤寒论》比肩的中医防治外感病的经典。

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气候上的变化。这六气是固定的,即风、火、暑、湿、燥、寒。学习中医学,治疗急性病,就是要掌握这个规律。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六十天,叫做初之气,主厥阴风木。此时的外感病,称温病或春温、风温。

《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有人说:有伏邪者叫春温,无伏邪者不叫春温。他们对《内经》这句话理解错了。我认为经文原意,应是指人的体质衰弱,冬天不能抵御寒冷,春天也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必然要生病。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主少阴君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为三之气,主少阳相火。温发展成热,热发展成火。到这个季节,外感病都在暑症范围。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为四之气。主太阴湿土,这是下雨的季节。这时的外感病叫做湿温。秋分、寒露、霜降、立冬,为五之气,主阳明燥金,叫做秋燥。这个季节,雨水少了,自然界万物枝萎叶黄、干枯了,因谓之燥。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终之气,主太阳寒水。这时候,伤寒病就多了。

六气为病,年年如此。天和则发病少,不和则发病多一些。环境卫生好,也可以减少四时的流行病。

在治疗外感性疾病上,西医的基本理念即在人体内摆战场,以剿灭病毒。中医的基本理念是扶人一把。所谓扶人一把,即从整体论出发,重视与疾病相关的天、地、人为一体的诸多因素。并把治疗的目标,紧紧地锁定在疾病过程中邪与正彼此消长的关系上。

比如发热。中医着眼于临床上的恶寒发热、单热不寒,往来寒热、蒸蒸而热、日晡时潮热、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厥热胜复等具体现象(中医称之为证候、象)的时候,首先把这些现象视之为疾病过程中邪正交争的具体表现。然后通过四诊合参以判断疾病过程中的邪正关系,把握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以及轻重、缓急的病机特点。在中医看来,“三阳”阶段的高热未必可怕,而“三阴”阶段的无热、厥热胜复、四肢厥冷,却是病情危重的突出表现。

再比如治疗。病源微生物是西医面对的主体性敌人,在人体摆战场以剿灭病源微生物,自然是西医治疗外感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外感病时,首先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中医,要掌握这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