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的北方沃野一片银霜,而南方却依旧绿树成荫,宛如夏日。
霜降时节秋意浓,可谓霜叶红于二月花,此时却也是一个惆怅而伤感的季节。南宋时期的蒋捷,在国破之后,为躲避战乱,奔走他乡,过着一种流亡的生活。
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读书人的命运颇为凄凉,蒋捷亦是如此,作为文人,他性格耿介,所学知识又很难果腹,生活何其艰难,正如黄景仁在《杂感》中写道的那样:“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在这寒意阵阵的深秋,我们不妨欣赏蒋捷在流浪异乡时的词作《贺新郎·兵后寓吴》,感受他当时悲凉而绝望的心境。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蒋捷的这首词,作于元军占领临安后的某个秋天,这位爱国耿介的文人不肯依附元人,为了逃脱迫害,独自奔走他乡,过着流亡的生活。
身在异乡,分外思念家乡,对于战乱之中的遗民而言,更是如此。当蒋捷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垂下的帘幕,真是羡慕不已。
蒋捷依然已经流落南方很多年,却依然清晰地记得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在夜晚时分,他与家人在烛火边说着绵绵话语,有说有笑,生活虽然平凡,却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时光,也是战乱时期每个流民最大的心愿。
傍晚时分,高楼传来低沉的号角声,令人哀怨而惆怅。一阵秋风吹来,霜花吹到了袖口之上。天地之大,何处是家?此时能陪伴蒋捷的,或许只有自己的影子了。
蒋捷游走在大街上,凝视着远方,忽然看见几只寒鸦,在最后一抹斜阳的映衬下,飞回它们温暖的巢穴。细想真是可悲,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这群寒鸦,它们尚且可以和家人在一起,而自己只能孤独地奔走异乡。
家国破灭,山河依旧。蒋捷为了生存,不得不想办法谋生。他用枯干的荷叶包着冷饭,翻过小山,寻找求生之路。
出发之前,蒋捷喝了一口酒,希望自己几天能有所收获。令蒋捷庆幸的是,作为文人,唯一谋生的毛笔还在。
在村头,蒋捷询问一位老翁,是否需要抄写一下《牛经》,也就是关于养牛的书籍,老翁只是摇摇手,表示不需要。
蒋捷在晚年做过许多工作,有时会在大户人家做教书先生,有时会在县城摆一张桌子,给人算卦,大多数时间,他都是无所事事,这是国家的不幸,也是个人的不幸。
据说,蒋捷最终在家乡的一座小庙出家为僧,或许也算是一种解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