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当中,九月十四和三月十三这两天,都是传说中“青女降霜”的日子,所以古人把这两天称为“青女日”。老话说“青女不降霜,来年有灾荒”,青女是谁?有啥说法呢?
1·青女是谁?
青女是古代神话里的霜雪之神,古籍《淮南子》中就有“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的记载,东汉高诱注称: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
历代不少文学作品中,关于青女的描述也大都与霜雪相关。比如李商隐的《霜月》一诗中,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句子,杜甫也写过“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的诗句。
相传,青女本是月宫里吴刚的妹妹,本名叫吴洁,是专司降霜洒雪的仙女。在黄帝收伏蚩尤一战太过激烈,竟导致天下四季不分、炎热异常,大地上更是山瘴毒雾、瘟疫横行,百姓们的生活异常艰难。
为了早日帮助人们脱离苦海,消灾祛病,青女就在九月十四这天下凡,站在高山上弹奏乐曲。
随着清音徐徐而出,霜雪也缓缓降下。顷刻之间,霜冻雪封,把世间所有的污浊、病灾都掩埋了起来,再无影踪,人间自然也慢慢恢复了生机。
从此,每年的三月十三,九月十四青女都会下界降霜,九月十四为初霜,来年三月十三是终霜,这两天也被称为“青女日”。
2·青女和降霜
农历的九月有两个节气,寒露是节、霜降是气。寒露交节在月初为佳,霜降交节在月中为佳,而九月十四就是青女日,所以霜降节气应该就是降霜的开始。
霜是在深秋夜晚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湿气凝化而成的冰晶。如果霜降节气之前就下霜就说明寒气来得太早,会使未成熟的作物提前枯萎,籽粒不饱。
相反,如果霜降之后还迟迟不下霜,那就是寒气推迟,气温的变化和季节交替不相符。
霜降15天之后就是立冬,霜降霜始降,立冬寒气显,如果一切都没出现,那就是季节交替出现了问题。
传说中,青女最早出现时就是因为大地上气温高,迟迟不降温才导致瘟疫横行,青女的出现、降下霜雪,这才消灭了大地上的病瘟祸灾。
也就是说如果气温不降,霜雪不出现,依然就会使病菌大量滋生,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田里的农作物的生长。
3·青女无霜,来年灾荒
《礼记》中说:四时有序,万物有时。春来万物生,夏来草木长;秋来天地肃,冬来物归藏。每个季节都有其该有的物候和温度,这样才对万物的生长、繁衍有利。
老话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天气该热时不热,作物生长就会迟缓;该冷时不冷,也会导致作物出现旺长,抗寒、抗病能力下降。同时,降霜、降雪还能消灭空气中和土壤里的害虫,对万物都是有利的。
农家谚语中说“霜前霜是害,霜后霜是宝”“霜降前下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下霜,谷米撑烂仓”“霜降不下霜,来年有灾荒”“霜降不见霜,来年鼠啃仓”等。
都认为霜降后降霜对作物的生长有利,无霜会影响作物生长,继而影响来年的庄稼收成。
老话说“霜降有霜,入冬见冰,小雪有雪”,季节推进正常,天气慢慢变冷,霜降后落霜、入冬后结冰,该下雪时自然会下雪。
如果霜降无霜,那入冬也难见冰,该下雪时自然也看不到雪,一切都反常自然就是灾荒的前兆。
正如《淮南子》中所说: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懈惰,师兴不居。
时令到了而物候不应,必然会打乱四时节律,四时乱了一切就全乱了,所以才说“青女不降霜,来年有灾荒”。
#10月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