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霜降这个节气和之前的寒露、白露都是表示水汽凝结的节气,直观地体现了温度从高到低的变化。
关于这首《蒹葭》,历来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典型的有“男女爱恋说”和“人生理想追求说”。古人说过“诗无达诂”,其实好的诗大都具备着诸多的人生哲理意味,读友诸君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个人境遇唤起诸多方面的体验来欣赏。著名学人王国维将这首《蒹葭》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们“最得风人深致”。
“风人深致”属于传统论诗语言,“风人”也就是“诗人”。因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不仅居前,而且数量最多。“深致”则是在诗歌语言之外所表达的深刻、深远的情致。“风人深致”一词,刘熙载《艺概诗概》已屡有使用,王国维承此而来。《蒹葭》中的主人公在深秋季节“溯洄”“溯游”,不懈地追寻着在水一方的伊人,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己看重物事执著的追求;而晏殊的“昨夜”三句,也是写深秋景象,但“望尽天涯路”这一举措,也同样可以作为一种对理想的求索来引申。这就是《蒹葭》与晏殊《蝶恋花》两首作品的相似之“意”。
王国维对晏殊“昨夜”三句曾数度引用,他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对三首词的三个截句而申述的“三种境界”,分别表达的意思是:不畏艰难,目标高远;坚定不移,孜孜以求;千锤百炼,终成正果。这同样是以“风人深致”的标准来列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