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今年的霜降日是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七,星期五。霜降并不是“降霜”的意思,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大。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因此,在气象学上根本没有“霜降”的概念,“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一定的风俗习惯。现在霜降到了,那霜降都有哪些习俗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习俗一: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而在农村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到了霜降节气才能采摘柿子。如果双降之前采摘柿子的话,柿子会显得比较硬,一旦经过霜降以后,柿子就变得松软了,因此农村有捏软柿子的说法。
吃了柿子不但是有御寒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强筋健骨的作用,这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常年住在农村的人们都知道,每年到了霜降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顺手摘下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哧溜哧溜”地开吃起来。笔者现在想想那个声音,口水都要流一地了。
习俗二:赏菊花
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就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习俗。在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
特别是秋季,农村人们都比较繁忙,在这个时候登高望远就显得神清气爽,所以这个时候秋游成为人民的一种消耗疲劳的时尚。
习俗三: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习俗四:补霜降
在民间,一直都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在农村还有很多关于霜降进补的说法,比如“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这些俗语都说明了,霜降补充身体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以上这几种习俗是全国基本上都拥有的习俗,但在一些地方又不尽相同。因此,有的地方在霜降节气时还有的扫墓祭祖,登高望远等等习俗。一年一度的霜降节气又到了,你的家乡霜降都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