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表示一生一世我爱你。
但在《易经》中,是神秘的万物之数。
中国人历来重视万数,而非千数。我们说“万事万物”,不说“千事万物”。
“万物之数”的来源
万物之数代表世间一切事物,无其不包,
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都包括在内。
但是,在远古时代,
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
却把“万物之数”看成是具体的自然之数,
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模模糊糊的数。
万物之数是怎么得出的呢?
《易经》上下篇共64卦,没卦6爻,共64*6=爻。
其中:阳爻,阴爻。
阳爻总“策数”=*36=,
阴爻总“策数”=*24=。
乾坤(天地)总策数为:+=。
这就是中国人的万物之数来源。
也许,“”就是大爱之数。
万物有情,情系万物。
《易经》与二十四节气
秦汉时,人们解易多用天文气象。
如三国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借东风。
魏晋六朝,特别是王弼之后,风气转变,周易多用于解释人事吉凶。
中古之前,汉代以卦气解易,说明寒暑节气,与古代天文学发展有密切关系。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十二消息卦,也叫十二辟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
在易经中,“消”代表退,“息”代表长。
我国古代神话中,就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叫做“息壤”,也就是能够自己生长的土壤。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
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
有消有息,就代表有退有长。
“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
“辟”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的意思。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十二个月,一个月有三十天,五天叫“一侯”,三侯叫“一气”,六侯就是“一节”。
一年有七十二侯,每个月有一个节、一个气,一年十二个气十二个节,合起来共二十四个气节。
“二十四节气”中竟也隐含着这个“万物之数”!
我们都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约天5时48分46秒。地球的公转在地球上人看来,则表现为“太阳周年视运动”,其运行线路称为“*道”。*道上的度量坐标(经度)就称为“*经”。
二十四节气与太阳直射角示意图
按天文学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度。我国古人把太阳*经的度划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间相隔日数为15天左右,全年即有“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以及当时太阳到达*经度数分别为:
立春度,雨水度,惊蛰度,春分0()度,清明15度,谷雨30度;
立夏45度,小满60度,芒种75度,夏至90度,小暑度,大暑度;
立秋度,处暑度,白露度,秋分度,寒露度,霜降度;
立冬度,小雪度,大雪度,冬至度,小寒度,大寒度。
我们用立春的*经度数乘以64(《周易》共64卦):×64=;
再用立秋的*经度数乘以64:×64=;
所得结果用大数减去小数:-=,
正是万物之数!
实际上,我们只要用相隔度的两个节气的*经度数,分别乘以64,所得结果用大数减去小数,差值都为。
《易经》是一本怎样的书?
《易经》又叫《周易》,是由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孔子传述的,所谓“易更三圣”。实际上《周易》只是《易经》学问的一部分。
易学有三种,称为三易:有神农的《连山易》,*帝的《归藏易》和《周易》。
《易经》的纲要是“乾坤者,易之门户”。
乾坤是八八六十四卦的父母卦、根本卦,是“众卦之母”。
除此之外,就是坎离两卦。
乾坤这两卦代表天地,
其他的自然现象:日、月、风、雷、山、泽等都挂在那里,统称八卦。
《易经》并非高深莫测,它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童年时期的杰作。
当我们用小孩过家家的心态来把玩,反而能发现其中的真谛。
《射雕英雄传》里有这么一段情节:
江湖人称神算子的瑛姑,问聪明过人的*蓉:“将一至九这九哥数字排成三列,不论纵横斜角,每三字相加是十五,如何排法?”
*蓉背了一段口诀:“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蓉边说边画,在沙上画了一个九宫之图。
九宫也就是洛书,又称作纵横图,列成算式:
9+5+1=10+5=15
3+5+7=10+5=15
2+5+8=10+5=15
4+5+6=10+5=15
1+2+3+4+5+6+7+8+9=45,称为洛书。
1+2+3+4+5+6+7+8+9+10=55,称为河图。
在中间的5,边上有八个数字绕着,这八个方位,古代称之为八风,是八卦的别称。
九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