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川
寒潮南下,气温突降,秋往深处去,凉意深了一层。
印象似乎还停留在夏天,那时的清晨4点多,天色已经大亮。小区的楼下传来清洁工沙沙的扫地声,打开客厅的大门,叽啾的鸟声便蜂拥似的塞了满屋。
但时序已接近晚秋了。
此时小区熟睡,鸟仔未醒,整个城市仿佛陷入梦境。我家那只叫樱桃的小猫,蹑手蹑脚从客厅走过,蹲伏在阳台边,望着茫茫夜色发呆,不知在思考什么。
清晨五点,天色渐亮。
高处杜鹃的鸣啼高亢且又急促,不远处的早市,隐约传来嘈杂的叫卖声。
淡云弥漫的天空,先是露出一些缝隙,慢慢的,那缝隙竟如惺忪的睡眼,从拨开的云间可以看到灰蒙蒙的天空。
远处的莲花山与鼓山有云雾缭绕,峰峦如孤岛。去往福屿早市的路口,异木棉开了一树宁静的花。
01
今日寒露。
这是24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秋至寒露,秋三月只剩下最后一个月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一个月时间,寒露的“露”,比白露多了一个“寒”字,说明此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在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说到“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紧接着,就是“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这首诗里的月份,用的是周历。
周历的十一月,是夏历(农历)的正月,诗中十月,相当于夏历的八月秋分。而“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说的正是夏历的九月,即寒露节气。
“穹窒”,是使居所严密的意思。“塞”是堵,“向”,就是北面的窗子。“墐户”的“墐”,指的是用泥巴涂抹、修补墙体、门窗边的缝隙。
诗中的这一句,说的是先秦豳(bīn)地汉族的民风。
时序到了寒露节气,豳地的先人,要把墙上、屋顶上的缝隙堵上,窗户及门的缝隙,也用泥巴涂抹、填实,使其严密。做了这些之后,再用烟熏的办法,将室中的老鼠熏出去。
寒露到了,霜降不远,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临。北风呼呼,封泥熏鼠,这是豳地的先民,开始在做过冬的准备了。
即使在南方地区,寒露前后的这段时间,也是寒潮频仍,气温起伏剧烈,不时伴有轻雾、阴雨,甚至暴雨,上演冷暖两极反转,凉意变为寒意。
02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华。
从白露节气开始,鸿雁开始南飞,到了寒露,应为最后一批。古人称先来者为“主”,后至者为“宾”,最后一批南飞的鸿雁,也出发了。
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
这是古人的误解。深秋天寒,雀鸟不见了,古人在海边发现了花蛤,贝壳的条纹和颜色,像极了雀鸟的羽毛。他们便以为这是雀鸟入海,变成了花蛤。
再五日,菊有*华。
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农历九月,因此也被称为菊月。莲出污泥而不染,菊冒严霜而绽放,这两种草本,也因其桀骜的个性,被古代文人赋予高尚的精神品格。
寒露的“寒”,还不是严寒,它是由凉爽向寒冷的过渡,表达的是气候的一种走向。寒露之后还有霜降,这是晚秋最后的两个节气。
整个秋天,古人说的最多的,还是水气的变化。
对于漫长的农耕社会来说,露,是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露凝而白”,到了季秋寒露时,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到了霜降,“气肃而凝,露结为霜”。
月露清冷,满目秋*。北方此时,花草树木凋零在即,人们谓此为“辞青”。
而寒生露凝,对于饱受酷暑折磨的南方人而言,这是一年中最为舒适的日子。又恰逢传统的重阳节,于是,人们邀约亲朋,登高远望,看秋山淡泊,江天寥廓,江山美景,尽收眼底。
03
在诗意的白露之后,寒露的“寒”,让人对于光阴的流逝,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诗曰:“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已经到了晚秋的时节了,露净万物,真是好看。
再多看看这疏风云影、秋水长空、落霞孤鹜、月朗星稀的秋空秋色吧。待到露水干了,凝成霜了,这秋天就真的走了,再想看就要等到来年了。
寒露之“寒”,也映衬出人心之“暖”。王安石在一首诗中写道:“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在古代,每当秋冬之交,家人就要给出门在外的亲人,准备越冬的衣物。葛麻织物,日久变硬,就得以杵捣之,使其柔软舒适。
李白诗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洗衣的妇人趁着月光,捣衣声此起彼伏,拉长了寒夜,也拉长了行人的前路。
衣服洗好,自然要寄到远方。元人姚燧有一首《寄征衣》这样写道:“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丈夫在外,远戍边关,风霜刀剑,铁衣难着。她却还在犹豫,寄不寄寒衣呢?
寄了寒衣,怕只怕他穿暖和了,就不会想着回家。不寄呢,又担心边关的那个冤家冻着。寄与不寄,让人为难。
寒露虽“寒”,却是一个温情的节气。
花落的声音风知道,变凉的温度叶知道,思念的感觉心知道。林清玄曾说,他母亲每周给他邮寄一封信。每封结尾,都是八个字:“霜寒露重,望君珍重”。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心中最动人的字眼。
在这孤意淡远的季秋,也许不需要太多的话语。
世间难道还有其他什么东西,能比这样的问候、这样的思念,更来得朴素、亲切、熨帖,更来得温暖的呢?
没有了。
本文作者:平川,来源“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