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霜降节气及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农谚
TUhjnbcbe - 2023/10/16 17:10:00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http://www.jk100f.com/m/
#琦琦童话#原创首发,盗文必究

今天是10月23日,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节气。

露珠冷寒而欲凝结,放出微微寒光。“霜降”因此而得名。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么,“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开始有“霜”出现。农民伯伯为防止霜冻,会给农作物盖上一层厚厚的草秸。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即“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其意是,霜降之后,豺狼等动物开始为过冬储备食物,把捕获来的猎物摆好再食用,像是在祭祀。

二候:草木*落。

随着阵阵秋风,温度逐渐下降,*叶飘零,一片片落到了地上。

三候:蛰虫咸府。

冬眠的蜇虫都垂下头来,在大地封冬之前,蛰虫全部钻到地下,准备在洞穴中过冬。

时光流转,送走了浅秋、仲秋和深秋。秋天的凉冷,又多了一份苍凉的意味,让我们再一次体味到了生命的沉稳和厚重。

又是一年秋已暮,“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站在季节的路口,轻轻地对晚秋说声再见;和过往的遗憾与失落挥手作别,轻装走在迎冬的路上。

一路景色变换,一步步稳稳走过,携着初秋的温暖,仲秋的深情,晚秋的祝福,将走近冬天的大门。

霜降,四季即将进入冬季,生命也即将进入下一个轮回。

四季的流逝,一如我们的生命,都在被岁月裹挟着前行,在生命的年轮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纹理。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后气温骤降,冷空气频繁,愿我们优雅向晚,从容向寒,好“柿”成“霜”。

关于霜降节气这一天,祖辈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即“农谚”。

而这些“农谚”都是先人们在农业生产方面经过历代历年的亲身体验,而获取的经验之谈。

这是对未来气候的一个预测,也是农人农业生产经验的一个个总结。它关系到来年农作物是否能有好收成。

农谚一:

“霜降见霜,谷米进仓”。这一句农谚流传至今,说明准确率不错。

其古人的经验是,如果“霜降”这一天的晚上能见到“霜”的话,是“应节”,即“霜降打霜”,说明气候的变化与“农时”是同步一致的。

当霜降见到霜的话,气候的调和是顺应农时的。则待到来年的春季时,气候也必定调和。即风调雨顺。

农业产量喜获大丰收,家家户户储存的粮仓满满。

“陈粮”没有吃完,新粮的收成好,又得装入粮仓存都存不下了。

这是多好的一个年景啊!

那么,“霜降有霜”,则大降“倒春寒”的几率就小了。

春季的农作物,有很多是最怕“倒春寒”的。

倒春寒,是指初春气温回升比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或偏低天气现象。

春季3月前后,常有冷空气南下,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从而出现倒春寒现象。

例如:春季的小麦,倒春寒必然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最终导致降低小麦的产量,或没有收成,在过去的年代就必然饥荒。

农谚二:

“霜降见孤霜,明年必闹荒。”如果只在“霜降”的这一个晚上见到霜的话,空气就会时冷时热,很不协调。

这意味着,气候变化多端,极端的天气,频繁出现。来年的农作物必定受到影响——粮食减产,降低收成,必有闹饥荒的可能性。

这样不稳定的气候变化,人们称之为“暖冬”。即温度较高,空中小水珠因温度高难形成霜落下来。

预示着初冬,甚至是整个冬季,气温都偏高,则冻不死病虫害,导致来年的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影响农作物的发育生长。

琦琦童话心语:

霜降节气及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农谚,告诉我们,霜降节气的晚上,如果“下霜”,且是自霜降节气后,气候顺应时节的变化而调和,即风调雨顺。

则预示着来年有望是一个丰收年。否则,“暖冬”导致来年的“倒春寒”,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可能闹饥荒。

当然,当今科技如此先进发达。只要农人勤耕细作,不辞辛劳,相信未来的每一年都是人们期盼的丰收年。

欢迎点评+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霜降节气及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