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陕西富平县宫里镇凤凰山下的凤凰村,映入眼帘的都是红彤彤、*橙橙的柿子或者晾晒在村口路边的柿子皮,抑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快速地削着柿子皮的人们。霜降前后,这样的场景每年都能在凤凰村见到,因为削柿子、晒柿饼是凤凰村秋季的传统产业,家家户户都会在这时忙碌起来。“我们这里的柿饼很有名,卖得也快,忙一个月轻松能挣10多万,大户人家能卖几十万呢。”两名在家门口削柿子的大姐对笔者说。
大姐口中所说的大户是村里的侯家。笔者按照指引来到位于村中间的侯家院落时,66岁的侯大叔正和老伴在后院的篷房内整理已经悬挂好的柿子。“这是我儿子弄的产业,他以前在省城西安的大企业上班,前几年辞职了,专门回家卖柿饼,我和老伴在给他‘打工’。”侯大叔乐呵呵地介绍。图为在整理柿子的侯大叔。
侯大叔说,凤凰山是唐定陵所在地,陵墓里埋葬着唐朝的第4位皇帝李显,是个风水特别好的地方。同时,因为地处关中平原、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四季冷暖分明,很适合柿子的生长。“所以,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会晒柿饼,我们的柿饼不是放在地上晒,而是采用吊挂的方式,让它自然风干,让糖分慢慢积累,水分慢慢蒸发,柿霜也是自然渗出,所以晒出的柿饼清甜芳香,特别好吃。”图为侯大叔家吊挂的柿子。
“这几年,柿饼成了我们富平县的标志性名优产品,每年晒出的柿饼都供不应求,根本留不住。我家种了十几亩柿子,每年能产4万斤左右的柿子,4斤晒一斤,能产1万斤的柿饼,年年都卖得光光的。”侯大叔说,光自家地里的柿子晒出的柿饼,一年大约就能收入十几万块钱。图为侯大叔家门口晾晒的柿子皮。据说这些柿子皮有人收购,具体用途却不太清楚。
侯大叔的儿子今年38岁,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一家大企业做营销工作,月工资有多元。“看到家里的柿饼这么好,他就辞职回来了,还成立了公司,专门通过网上卖柿饼。一开始是只卖我们自己家产的柿饼,后来就帮村里人卖,几年的功夫就越做越大,去年一年光柿饼卖了三四十万元,比他上班的工资高多了。”说到高兴处,侯大叔笑着邀请笔者到房间里喝茶,而他则取出烟锅子吸了起来。
儿子的事业有成,侯大叔夫妇心里特别欣慰。“他当老板,我们年龄大了,想法也跟不上,就在身后支持他,给他帮帮忙。”侯大叔的老伴孙大婶是个持家能手,也是晒制柿饼的高手,家里的柿饼从削皮到捏型、上霜,都是她按照老传统的方法把关。图为孙大婶在查看削皮后的柿子晾晒情况。
孙大婶介绍,当地制作柿饼需要经过削皮、脱涩、软化、晾晒、捏型、出霜等十多道工序,与北方多地制作柿饼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有一点不一样,就是晾晒的方式。比如,*河对岸的山西晒柿饼是将削皮后的柿子铺在架子上,在太阳下晾晒,富平柿饼则是采取挂晒法,就是将柿子挂在四周通风的棚下直接阴干,去掉水分。图为孙大婶在邻居家展示她削柿子皮的技能,因为她家的柿子在前天已经全部削完了。
“挂晒法最大的好处是不怕下雨。”孙大婶一边削着柿子皮,一边介绍:“其实,晒柿饼的时候有一个过程很重要,那就是捏,而且整个过程要捏三次。第一次是晾晒3到4天后,轻握柿子以挤伤果肉,这样可以帮助软化、脱涩。第二次是果面干燥出现皱纹时,这是将果肉硬块捏碎。第三次是再隔2到3天,将果心从基底部捏断,使果顶不再收缩。经过捏制的柿饼果型好看而且是半流心的果肉,好卖又好吃。”
“对于儿子辞职回家卖柿饼的想法,我一开始并不是很赞同,但看到他做得风生水起,我也就放心了。”侯大叔说,家里的柿饼有老伴把关,品质不成问题,而儿子借助网络一年年地扩大销售规模,也让他对市场和对儿子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去年,儿子光柿饼就卖掉了20吨,其中1万斤是我们家自产的,其余的都是帮着村里人卖的。今年,他的计划是销售50吨,已经和批发商谈好了。”
侯大叔表示,没想到司空见惯的小柿饼在最近几年内成为了村民致富的“金饼子”,一斤能卖到18元以上,而且不仅农户挣钱,受雇于削皮的村民也能一天挣到元左右,小柿饼变成了大产业。“我儿子今年新添了两台包装机设备,有客户要柿饼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包装了。他说,现在既要重质量,包装也要上档次,这样更利于提高销量,我觉得这想法挺对的。”图为侯大叔家房屋内摆放的包装设备。大河乡土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