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观诸物。在风云雷电,草木春生,热浪和白雪交错,山洪与干旱肆虐极其很多自然现象中,一代又一代人总结了大自然的变化,太阳历的出现,使人们认识自然取得了伟大的进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年24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谷雨”,在阳历的4月20日已悄然而过,春天的尾巴已经不多了,到5月6日,立夏开始,春天将正式宣告结束。从立春到夏至有天。周朝文王在推演人类的祖先伏羲氏的八卦变化中,说“帝出乎震(春分),齐乎巽(立夏),相见乎离(夏至),致役乎坤(立秋),说言乎兑(秋分),战乎乾(立冬),劳乎坎(冬至),成言乎艮(立春)”,今天早晨天阴,但在南方已经赶到有点温度,中午时有雨落,伴春雷响,打开万年历“谷雨”已过两天。
一年分四季为春夏秋冬,在五行之中,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土在中央。在这相生相克,相互作用的天道循环中,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又有名句:“天地不仁,视万物刍狗”。
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知之甚少,古人的智慧,我们只能仰观而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谓阴阳、五行、八卦、甲子、天干、地支,实在是高深而又看似颇有道理。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立春后变暖立冬后变寒,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作为依靠着大地而生存的中国农民,大多数人是能够把每个季节牢记于心底的,因为春播秋收,冬藏夏种,关系着自己的口粮问题。然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穷根究底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的已经不多。部分人仍然能说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对于那些街头摆卦算命的人,人们把它看作神秘的人,大多数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却被他们应用于蒙蔽困惑者用于指点迷津。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马克思说过: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甚至有的呈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和变化。也许马克思没有意识到现在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之快,在发展变化的数量到质量的变化论当中,的社会有些变化,已经超越了这种变化,比如克隆技术,用生物的表皮细胞就可制造出同样一个生物来;现在前往比较红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周易思维,应该把这种思维方式和科学结合起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科学技术,达到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