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历史中,我们提到了我国养蜂始祖——姜岐(东汉朝)。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饲养蜜蜂了,“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余人,民从而居者数千家”。就是说姜岐以养蜂、养猪为业,教了很多徒弟,跟他一起经营的就有三百多人。当时姜岐所养的蜜蜂应该就是中华本地蜜蜂(也叫土蜜蜂或中蜂),因为那时候的蜜蜂主要来源于收捕当地的野生蜂。直到十九世纪初,意大利蜂种进入福建和高加索蜂种进入黑龙江以前,我国境内人工养殖的蜜蜂应该都是中华蜂。
中蜂及蜂王中蜂
中蜂的特点是个体小、耐寒、抗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完全适应本土的环境、气候和天敌,才能生存至今。从单个蜜蜂的外观上区分中蜂和意蜂有点儿困难,因为蜜蜂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体色不完全一致,幼蜂黑*相间颜色鲜艳、老年蜂黑多*少。下图是我在蜂场中偶然拍到的意蜂跟中蜂和睦相处情景,当时我这群中蜂正被意蜂入侵(偷盗蜂蜜),经过交涉,意蜂整场搬走以后,遗留下个别无家可归的意蜂,就跟这群中蜂一起共同劳动了。
偶然拍摄到的意蜂与中蜂和睦相处中蜂跟意蜂从远处看,倒很容易分辨。远处,指的是看蜂箱的摆放布局,而不是观察单个蜜蜂的行为。中蜂箱与箱之间通常摆放的松散(间距两米以上而且箱门朝向不一致),看上去不是很整齐,这是因为中蜂的野性强,爱偷盗、爱打架,住得太近了,很不太平。下面这几张图片,可以看出中蜂场地的布局特点。
还有一个更简单、准确的分辨方法:近距离观察在蜂箱门口扇风的蜜蜂,头朝外扇风的,就是中蜂。头朝着箱门口扇风的,就是意蜂。
之所以跟您说这么多分辨中蜂、意蜂的方法,是因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宣传蜂蜜的文案,都挂着“土蜂蜜”这个羊头。您可瞅准喽,只有中华本地蜂,才能出产土蜂蜜,而且除了蜂种正确以外,养蜂取蜜的方式也尽量遵循古法,这才能叫土蜂蜜。像前面那三张图片中的蜂场,是活框饲养中蜂,使用人工巢础、随时可以取蜜,这跟古法所要求的蜜蜂自己筑巢、霜降以后割巢取蜜,还是稍微有一点差别。我个人认为,后者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土蜂蜜。
意蜂
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重要品种。我国境内还有一种叫做黑蜂的品种,是由俄罗斯传入我国的,血统主要来自欧洲黑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生物学特性与意大利蜂一致,而且可以互相杂交,这里就不单独拿出来描述了,都归入西方蜂种,用意蜂代表即可。(西方蜂种跟中蜂是没办法完成杂交的)
意蜂的特点是个体稍大、性情温顺、采集能力强。一个蜂群,一天可以采集10公斤左右的蜂蜜,一个花期生产一百斤蜜的情况比较常见。这跟中蜂群每年单产不超过30斤,平均年产7斤的产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且意蜂的产品丰富,除了蜂蜡跟蜂蜜以外,还可以产出花粉、王浆和蜂胶。中蜂根本不采集树胶,所以没有蜂胶产品,花粉和王浆,中蜂也有,但从来没有人取出来卖过,因为数量太少,够蜂群自己消耗就可以了。悬殊的经济性,使得意蜂引入我国以后迅速占据了主流生产者的地位,而中蜂则沦落到需要各地成立中蜂保护区加以保护的地步了。目前我所了解到的国家级中蜂保护区有吉林长白山、四川阿坝州,好像最近山东临沂也申请成功了。
意蜂场地特点非常明显,紧凑、整齐,多呈“一”字或“口”字码放。
两个一组,摆成口字两箱一组,摆成一字野生蜂种
目前尚未完成人工驯养的野生蜂种,有岩蜂、树排蜂和没有螫针的酸蜂等品种,非常罕见,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小结一下:蜂种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蜂蜜口感的差异,市场上90%以上的蜂蜜都是西方蜂种生产出来的,这可能也是有些初尝中蜂蜜的中老年朋友,能回忆起儿时甜蜜味道的主要原因。在他们小时候,西方蜂种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商品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菊花也只是一种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