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上善若水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2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等的善如同水一样,水善利于万物而不争。
以水来比喻大道,比喻怀道的圣人。以下会分别来讲水之德。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道利益天地万物以及众生而不会伤害。圣人之道,虽然有为去利益众生,但是不会去争。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讲: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是因为不争,所以天下不能与他争。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讲: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第十章中讲: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道生养万物,虽然生育万物而不只据为己有;虽然有生育万物有为的功劳而不会自恃其功;虽然令万物得宇宙阴阳二气冲和而生长而不会主宰万物;可以说这是玄德。
(2)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水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不会去争,所以几乎接近于大道了。
众人喜欢的是高贵的地方,而水却留下卑贱低下的地方;
众人喜欢干净的地方,而水洗涤污垢,藏污纳垢,往往处于又有污垢、包容万物的地方,大海最有代表性,海纳百川,藏污纳垢,而又化为干净蓝色、渊深的大海。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讲: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所以圣人说:承受一国的污垢重担,方可以称之为社稷之主。承受一国的不祥重担,方可以称之为天下的王。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社稷是代表国家。
圣人也是负荷众生的重担,承受众生的污垢,圣人出淤泥而不染,经历种种劫难而证得解脱。地藏菩萨本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维摩诘所说经》中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如来、菩萨出现在此世界,如同太阳那样,为了照亮阎浮世界,为了点亮众生的心灯。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讲: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贵以卑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诸侯国的侯王自己称自己为孤寡、不谷。
商代开国君主为成汤,辅佐的相国为伊尹。伊尹著有《汤液经》,这部经文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前身。成汤创立商朝,在位的时候,连续大旱,他让臣下安排许多柴火,他跪在上面至诚祈雨。他把自己头发和指甲都剪掉了,把自己当作祭品至诚祭天。他至诚地说:我的德行不够有罪不要殃及无辜百姓;天底下的百姓如果有罪都在于我一个人,让我一个人来承担。不要因为我一个人的不敦敏,使得上仓*神伤害百姓的性命。
()居善地。
水居于善地,处于众人不争之地,处于低的地方,藏污纳垢的地方。如果处于高的地方,不能功成身退的话,摔下来甚至会粉身碎骨。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道德经》第七章中讲: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圣人处在后面而不去争先,反而却被百姓推举到最先。圣人在名利权力之外而能够保存其身,而不会处于众矢之的,不会处于危险的地方。
圣人老子处于春秋乱世,将要西出函谷关,但是被关令尹喜再三启请,所以才肯留下此五千真言。当时中原八百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都想当霸主,可能都想争着当天子。
但是正如《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中讲: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将想要取天下而有为去争。我必然看见他是不能够得天下,不能够成功的。天下是神器,不可以有为去争。如果有为去争的,必然会失败。如果有执着,争着抓着不放,必然会失去。
天下为神器,必然为有德的天子,秉承天道天命的圣人方能承担得了。否则如果不是,轻则失败,重则粉身碎骨,株连九族。
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汉文帝在继位前在偏僻地方,他得到母亲薄夫人的悉心教导,更是迎娶了贤德的窦漪房为妻。当时他居于善地,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卑贱、穷乡僻壤。但是谁也想不到,吕雉把刘邦在京城的那些儿子都给弄死了,自己的儿子刘盈也被吓死了。因为看到戚夫人的惨状,被吓到一病不起。当大臣们把吕雉的族人势力清除干净以后发现,只有在外面的汉文帝能够继位,于是就迎接回来了。文景之治之中,崇尚*老之学,厉行节俭,给民休养生息的机会。
(4)心善渊。
心善于渊深寂静,心如止水那样。鱼儿游过以后,虽然有一条痕迹,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平静。心也是如此,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和尘垢。
《道德经》第十五章中讲: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谁能够从浑浊慢慢安静静定下来,慢慢变得澄清呢?心往往会追逐外事外物,搅动得心境浑浊,如何能够澄清下来呢?需要如水那样慢慢澄清。
《清静经》中讲: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人的神好清静,而心却扰动它。人心好安静,而欲望牵引拉拽它。如果能够常常遣散其欲望,而心自然清静。澄清其心,而神自然就清爽,灵台清幽。自然六欲(六根欲望)不会生,三*(贪嗔痴)消灭消除。之所以不能,是因为心未能澄清,欲望未能遣散。心藏神,肝肺藏*魄,凝神聚气,聚气生精,如果心猿意马,神不守舍,如此就无法澄清。
(5)与善仁。
大道如水,怀道圣人如水一般。恩泽施与众生、给与万物,不责其回报;平等地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众生和万物。什么是仁呢?上下相亲为仁。孟子讲:看到别人的孩子爬到井边,快掉进去,而有恻隐之心,这是仁爱之心。仁爱还不刻意责其回报,而义就要回报了。如果不讲义气,不回报,可能就恩断义绝了。水滋养万物,而不会求其回报;而且平等对待众生万物。
《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会刻意为仁,把万物当做祭祀用的草扎的狗那样对待;圣人不会刻意为仁,对待百姓如同祭祀用的草扎的狗那样对待。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讲: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圣人持守中道,不可得而亲,要建立亲密关系可能都难;也不可得而疏远,因为圣人慈悲仁爱;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似乎又无权无位,安贫乐道,又没有什么好高贵的;不可得而贱,又不能看低他。后面章节有讲到:设天子,置三公,拱璧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讲: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以圣人手中执守左边契约而不会责求于人,不会一定要求其履行契约回报。古代的契约,左边为债主持有,右边为欠债者持有。有德者手中抓着契约而不会责其回报。无德者手中抓着赋彻,虽然没有付出,却要求别人要回报。天道无亲,不会刻意亲近任何人,不会刻意疏远任何人,不会厚此薄彼,只是常常给予善人多些回报。这是由于善人重积德。积善之家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6)言善信。
大道如水,言善于取信讲诚信。水之德不责众生万物回报,则信守承诺,不会言而无信。按照二十四节气,哪一天该霜降,必然是信守承诺的。平等恩泽滋养众生和万物,不会有私心,不信守承诺,给谁多一些,给谁少一些。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会不守诚信,而遇方则圆,遇圆则方。
(7)*善治。
治国理*善于治理,如同治水一样。大禹治水,一开始是围堵而失败,而后来采取疏导的方式。爱民治国也是如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需要引导而不是围堵。
(8)事善能。
处理事情善于处理,能成事。水滴石穿,虽然水柔弱,但是持之以恒,却能够成就事情。水恩泽生养万物,成事的功劳很大。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过水的,水最柔弱了,但是攻坚克强,没有比得过它的。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它。看看波涛汹涌的江河,泥石流等,如同摧枯拉朽一样。看看液压机、三峡水电站等,就可以难道柔弱的水的力量了。所以柔弱能够胜刚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的,但是天底下又没有人能够真正效法水之德去行。所以古代圣人有说:承受一国的污垢重担重任,可以说是社稷真正的主人;承受一国的不祥重担,可以说是天下的王者,天下的天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天子秉承上天之德,需要像水那样,像大海那样兼容并蓄,藏污纳垢。正言往往是反着说的。圣人老子所处春秋时期,战乱不断,大家都在崇尚武力,这时候老子教柔弱胜刚强,恐怕世人会觉得疑惑,最后说明一下正言若反。
(9)动善时。
水该动则动,不该动则极其清净,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水滴石穿,专注努力,持之以恒。动的时候,可以雷霆万钧;可以润物细无声。动的时候,可大可小,可上可下,比如变成水气蒸腾而上,变成云朵;春暖花开的时候,冰川融化,流动起来,开始滋养万物。
《周易》当中讲宇宙万事万物运行的道理。乾卦的爻,当处于潜龙勿用的时候,就不要轻易动。当处于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时候,这时候有贵人辅助了,该可以考虑动了。当处于亢龙有悔的时候,飞得过高,在最上面的一个爻,这时候就会往下走了。
(10)夫惟不争、故无尤。
所以正是因为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会争,所以没有什么危险。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讲: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是因为不争,所以天下莫能和它争的。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讲: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三宝,持守而保护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朴;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圣人不会争为天下先。
《道德经》第七章中讲: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所以圣人不会争先恐后,而是遇见名利时候后退不会争抢,但是反而却被百姓推到前面。置身于名利场之外而能够保存自身。难道不正是因为无私而成全其私心的表现吗?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