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有三侯:
一候鸿雁来宾,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华“菊始*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肯定有人要问了,什么是“候”,为何每个节气都有三侯,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七十二候,是我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补充。它是根据*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而成,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比如从寒露开始,按照古代历法,是农历九月初三,按照五日为一候,也就是九月初三至初八为一候,以此类推,三候为一气,也就是九月十八,将会出现另外一个节气——霜降,再过三候,就会立冬,一年24个节气,72候,就是这样来的。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物候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古时候,没有高科技,通过长期的经验和观察天象,把气候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指导人们生产生活。
时隔几千年的今天,古人留下的智慧仍然在悄无声息发挥着作用,不得不感叹古人超人的智慧,我们在享受这些幸福的同时,是否应该多一些思考,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之路任重道远,毕竟有太多智慧是我们无法到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