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山敲敲打打的玩皮匠人 [复制链接]

1#

很多人对手工皮具情有独钟,浓浓的特属于皮革的味道、柔软扎实的触感以及耐用和使用越久越有韵味的皮革特性,让人深深着迷。年出生的中山坦洲人陈卓垣就是这样一名深深痴迷于皮革制作的皮匠,自9年前入行起,他几乎每天都与皮革打交道,也一直在用心制作让冰冷皮革慢慢染上温度。■与手工皮具结缘:只因好玩昨日,记者来到陈卓垣位于逢源街大触艺术社的工作室,半张牛皮悬挂在背景墙上,上百个工具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墙壁前面架着一张大大的工作台。陈列架上有许多他的皮革制品,不仅有皮包、皮鞋,连时钟表盘都是皮革元素,柜子的把手也是皮革制作,使得工作室看起来颇有格调和质感。年陈卓垣大学毕业后,在朋友的影响下走上了皮匠的从业道路。“我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服装配饰设计,当时去朋友那里玩,看到皮子经过皮匠之手,变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觉得很好玩。”问起为什么选择走上这条路,他答得十分轻松。起初,没人教他如何制作皮具,只有自己不断摸索。受伤都是常事,有一次做鞋的时候手指还被夹爆了。“刚开始我们三个大老爷们成天在一间小屋里赶订单,每天从睁眼做到闭眼,一天要做十几个小时。”创业初期,陈卓垣每赚一点钱就又全部投入进去,“一个月就拿两百块钱的工资,回家给我爸买烟的钱都没有,确实挺熬人的。”■希望更多人爱上手工皮革制品年底,陈卓垣回到家乡中山发展,于是有了现在的工作室。“过了30岁,妥协了。”他开玩笑道。裁皮、铲边、打磨、打孔、打鸡眼、上五金……一划一裁,敲敲打打,一个小小的皮革包要做上几个小时,而更复杂的皮鞋则需要两三个星期之久。陈卓垣说,皮革制作是一份有重复性却不单调的工作,他乐此不疲。在他看来,每一件皮革制品都倾注着自己诚挚的感情,赋予它“温度”。他说,“这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所缺少的,每次做皮具我都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常年的皮具制作,让他的颈椎十分敏感,受不得凉,所以即使是炎热的三伏天他也戴着围巾挡挡脖子。受疫情大家都戴口罩的启发,他还创新制作了皮革口罩。工作室内还摆放着他用皮革做的飞机模型,宠物猫“焦糖”脖子上也戴着他做的皮革项圈,他对皮革玩得很认真。除了自己制作皮具,他的工作室也开放手工皮具制作的体验课。令陈卓垣欣慰的是,有人愿意在这一待待一天做一个成品,多是小挂饰、钱包等。每一件皮具都是在用时间为它染上温度,陈卓垣认为这是商业化生产的皮具所无法比拟的。来源:中山日报(记者张倩、张安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