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秋季中第5个节气,此时太阳位置达到黄经°。
古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农历九月寒露节气,气温更低、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在过去,老辈人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标志,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寒露后露水快要结冰、气温更低。
进入寒露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处在冷高压的控制范围内,气温降低、雨量减少,昼暖夜凉。此时,干旱少雨对冬小麦播种带来困难,华北地区要抢抓窗口期进行播种,以便在霜降节气前播种完成。同时,华北地区的红薯基本停止膨大,同样应该择机采收,尽量在早霜前收完,避免因长时间受到低温而促使薯块“硬心”。
寒露期间,南方稻区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江淮、江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
农村有句俗语“吹来寒露风,收成一场空”,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寒露节气出现“寒露风”,晚稻收成就会严重减产,甚至可能因此绝收。这句俗语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寒露风”,我国南方地区秋季的一种低温冷害天气,是受冷空气影响出现的低温、干燥、伴有较强北风的天气现象,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危害较大。
寒露风的出现,正好是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的关键阶段,对其授粉、灌浆会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形成空壳、瘪粒,进而造成水稻减产。
国家气象部门将寒冷风危害分为3个等级:重、中、轻。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晚稻停止开花授粉、颖花变白。
一般来说,寒露风断断续续维持两天及以上,晚稻产量就会受到明显影响,空壳、瘪粒增多,空壳率达到20%-30%,情况严重者可高达70%。
当然,如果寒露出现的时间,正好与晚稻扬花授粉错开了,则对晚稻产量影响可忽略不计。
对此,大家认为这句农谚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