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居易的霜降诗岁晚,随遇而安中的 [复制链接]

1#
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9094.html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在不知不觉中又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的到来,意味着秋天将要结束,我们即将进入冬天。天气渐冷,水露凝结成霜,是养生的季节,也是播种与收获的季节,而这大概也是这个节气最令人开怀欣喜的地方了。

贵骨子的《霜降》里说:“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万物枯萎,天气寒凉,这个季节总是带着一股凄凉与萧瑟,让人们的内心忍不住感伤。而恰逢霜降,古代许多诗人也会触景生情,不免悲从中来,联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于是诗兴大发,那些与寒露有关的诗词就诞生了,如刘禹锡的《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就有“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的感慨,元稹也写过“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这样的句子,而白居易的《岁晚》与《谪居》也都是与霜降有关的诗歌,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岁晚》这首诗吧。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岁晚》是白居易的一首五言诗,不算名篇,但写景抒情之后,表达的却是他随遇而安的乐观与安慰。白居易中年的时候被人诽谤,以“有害名教”为理由贬为江州司马,著名的《琵琶行》里就有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说明该诗是被贬江州时所作。白居易在江州一待就是五年,后被召回长安,但仕途不顺,于是自请去外地任职,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后一直在江南一带任职,直到四年后因病去职,开始和刘禹锡相伴游玩至扬州、楚州一带。

回头看《岁晚》,其中一句为“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可见这首诗应是作于任江州司马或任职苏杭时,个人认为是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霜降之后,水回深壑,秋风止息,山林也趋于平静;时光荏苒,万物周而复始,却只有诗人依旧漂泊在外,五年来一人独处,无法归乡。前面六句可见诗人触景生情的伤感,带着落寞与无奈,也带着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之后诗人笔锋一转,感叹命运其实早已注定,过久了平静的日子,心也会变得更加祥和,这大概就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与感悟吧,所以之后才会说当初远离故土虽不是自己所愿,但世事无常,返回家乡了,也许还会有其他的各种烦恼,也未必能过得舒畅顺心,满心欢喜。于是最后两句一个升华,何必自寻烦恼让自己不顺心呢,舍易求难跟自己过不去实非明智之举啊!

这首诗看似在感叹秋殇,感叹自己远离家乡的凄苦孤寂,但何尝不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呢?既然命中注定要经历这些,何不随遇而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过得舒心呢?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如意之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乐观坚强的面对人生的种种苦难,原本人生就很不容易了,还去自寻烦恼,舍易求难,这着实不是明智之举。但现实世界,却很难有人能够抵挡各种诱惑,总是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落个满目疮痍,惨淡收场。

白居易这首诗,看似平淡,但其中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境界,人生本是一场自我修行,抵抗住名利与金钱的诱惑,才能达到宠辱不惊的心境,在磨难中提升自我,也在繁杂的世界中保持本心。不过也有人说这是一首很悲观的诗,诗中所表现的是白居易心灰意冷的人生态度,因为正逢霜降时节,万物肃杀,而诗人的心境也如这秋末时节,走到了暮年,既然命运已定,也就不再做徒劳之事,干脆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两种理解,却是不一样的处世之道,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看你自己希望是哪种。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人生的“霜降”,看着万物凋零,时间逝去,却总是无可奈何。的确,寒凉的季节总会给人一种凄凉之感,但我们为何总要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