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随着气温的渐渐降低,秋天的感觉越来越明显,路旁的小草已开始凋零,田间的玉米已经收割完毕,棉花也绽放朵朵白絮,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即将进入冬季的前序,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不紧不慢的坐在家里脱玉米粒,偶尔传来几声咳嗽,忙完秋收,本该是秋种的日子,可是农村年轻人的外出,让曾经熙熙攘攘的农村变得很寂静,只有在农村集市上才能找回一点热闹。
记得七八十年代,每到秋冬季节,农村老人喜欢“把鹌鹑”,在它们腰带上除了别了一把旱烟袋,还有一个小布口袋,袋口是用绳子贯穿的,一拉绳头就会锁紧袋口,二三十厘米的布口袋下面是个木质底座,外面用皮布裹住,为的是增强耐磨性,这个口袋里面装的就是鹌鹑,早晨或傍晚,农村老人就会从口袋里拿出鹌鹑,小心的把玩。
鹌鹑是一种古老的鸟类,肉质鲜美,早在多年前的埃及壁画上就有鹌鹑的图像,《诗经》中有“鹑之奔奔”,“不狩不猎,胡瞻尔筵有悬鹑兮”的记载,虽然鹌鹑味美适口,但是最初养殖鹌鹑的目的却是为了赛斗,尤其唐宋时期最为盛行,成为休闲取乐的活动,如宋代梅尧臣《斗鹌鹑孙曼叔邀作》:“脱命秋隼下,鸣斗自为勇。争雄在数粒,一败势莫拥。惭将缩袖间,怀负默而拱。胜且勿苦欣,犹惊辱与宠。”
鹌鹑这种小鸟,喜欢生活在茂密的野草丛下及荒地、丘陵等处,有时也会到耕地附近觅食,主要吃杂草种子、谷物、嫩芽、昆虫等,一般成对出现,它们会在灌木丛下做窝,巢穴简陋,地上浅坑补充点干草、羽毛就可下蛋孵化,一窝10个左右,由于羽毛不是很发达,所以只能短距离飞行,在我国分布广泛。
而“斗鹌鹑”最早流行在皖北、河南、山东一带,而好斗的鹌鹑一般出现在霜降节气后,这时的鹌鹑羽毛发亮,体型肥硕,那时为了捕捉一只好鹌鹑也是耗费很大精力的,秋冬季节,鹌鹑喜欢藏匿于棉田中,傍晚用一张大网罩在一片棉田上,用一只母鹌鹑做饵,公鹌鹑听到叫声就会跑过来,进入网内就跑不出去了,那时田地里鹌鹑特别多,一晚可以捕捉十几只。
刚捕捉的鹌鹑是不能用于打斗的,必须驯养,就是我们说的“把”,用拇指与食指卡住它的头,无名指及小指夹住两条腿,鹌鹑就会完全控制住,只剩下小脑袋左右张望,开始几天不喂食,直到它饿的不行,在手里放点小米让它吃食,连续一个多月的驯养,鹌鹑就会熟悉主人的气味,并听从主人的号令。
斗鹌鹑的时候,村里男女老少围的是水泄不通,主人熟练的从腰带上解下鹌鹑笼子,放到一个簸萁或篓子里,两只饥饿的鹌鹑一见面就会凶狠争斗,一来一往,上下翻飞,直到一只鹌鹑被斗败,斗赢的鹌鹑迎来的是喝彩声,而斗败的鹌鹑就要成为下酒菜,人们乐此不疲。
如今,农田里的鹌鹑也很很少看见了,鹌鹑也成了“三有”动物,别说吃,就是捕捉也违法,曾经在农村最为热闹的“斗鹌鹑”活动不见了,也意味着这种习俗逐渐被人忘记,估计以后只能在影视上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