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秋风飕飕到万事休休,苏轼的一首 [复制链接]

1#

秋深了,寒风起,枯叶凋零,秋日的菊花也要日渐衰败......人总是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该添衣加衣,需加被衾保暖,身体要适应环境;同样心理情绪可能也要调适,不然顺着环境的凉意,寒秋、冷秋这样的感受渐渐袭来,心里也会倍感凄凉。

望眼去,一片幻空,失去繁花葱郁,仿佛都随风逝去,一场风一场雨,人的心情会跌落谷底。所以难怪古人悲秋伤秋的诗词如此之多!就连洒脱旷达的苏轼也有悲秋伤感的时刻,这首《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就记录下来这样的时刻: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樽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花蝶也愁。

01

我们先粗略的了解大意,深层的解读下面再说。好的诗词总是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品味,才能理解作者的心境:

到了深秋时节,水位开始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显露出来了。畅饮之后,酒力也减退了,才觉察到小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这顶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如何度过,只有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都过去吧,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的色香韵味均会衰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要感叹发愁了!

这首词创作于公元年(元丰五年),是苏轼在*州时期。*州之于苏轼,意义自然不同,这是苏轼遭遇乌台诗案之后被贬谪之地,在这里苏轼涅槃重生。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是来*州的第三个年头,不论境况起落,惜才爱才之人总是常有,苏轼身边并不缺少相互欣赏的朋友。

看标题已经写明了这是作者在重阳时节登涵辉楼时写给友人徐君猷的,涵辉楼就在今天*冈市的西南,是后来改建的,为*州三大名楼之一,最早始建于北宋初年,因楼依山面江,晚涵落日余晖,夜摇明月清辉,是观景的绝佳好处,是当地的风景名胜。

那么徐君猷何许人呢?苏轼在《醉蓬莱》序中有交代:“余谪居*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可知徐君猷就是当时*州的知州,也是苏轼的顶头上司。苏轼在*州度过了三个重阳节,每年都是与徐君猷一同登高赏秋,把盏和诗,可见算得上知交挚友。

02

词的上片写站在涵辉楼远眺江水的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的景象。先是远望,顿感心胸开阔。这是深秋霜降的季节,江水越发浅了,碧水泛着粼粼的波光,水位下降露出远处江心的一片沙洲,登高遥望所见是还是开阔疏朗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从眼前风景转向写主观的感受。“酒力渐消”是微微的清醒了。而“风力软”,是说风并不算大,不是疾风不是烈风,当然也不会是和风,风力虽然“软”,后面紧跟着两个叠词“飕飕”,生动又形象,让人瞬间感觉到后背一片凉意。

但是风力如此软,为何会落帽呢?原来这里化用了一个典故,《晋书.孟嘉传》有记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自己却不觉察,后来此事成为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

苏轼在此处对典故加以反用,戏说破帽对他的头也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也不会离开自己。“破帽”这里很多人评论有隐喻成分,应该意有所指,一个破字,大概就是看不上的一顶官帽,是让苏轼烦恼的世事纷争,以及官场的钩心斗角,就如“破帽”随己,甩不开,跳不脱。自己无法真正过超脱的生活,有些无可奈何的意味在其中吧。

下片作者就涵辉楼上的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断送”是打发走的意思。又到了佳节,怎样应付过去呢?不如端起一杯酒,饮罢把这个秋天送走吧。经历乌台诗案之后,*治上所受重大的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从开始的忧心恐惧渐转为达观看透红尘事,这是他在*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心安之法。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非常直截了当的告诉自己的人生感悟。他已经不止一次的在自己的诗文中表达同样的意思,他在不同场景下发出感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等都是异曲同工的表达,我们也可以理解了苏轼仕途遭受了重大的变故之后,回首半生的虚幻之感,这些事件影响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

在他看来,世间万事,倏忽间跌宕起伏,恍若梦境,转眼成空;堂前阶下,荣辱得失、富贵贫贱,终会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未必由我,我亦无奈,所以该放下则放下,不必纠缠于心,耿耿于怀。

“明日*花蝶也愁”,自古以来人都知道蝶恋花,此句以“蝶也愁”预示着良辰易逝,好花难久,蝶儿终归无花可停留。明日*花正是萧败的时候,花也残了,连蝶儿也发愁。

说到蝶也愁,其实更想说的是人的愁,人也会因境况变迁而悲秋。因此,逢这个佳节面对此时正在盛开的菊花,一定要开怀畅饮,尽情观赏,留住此刻吧,我们活在当下。不要再为明日的萧败感叹伤悲,端起这杯酒,把秋天送走吧!

03结语

心念想着未来,人却要活在当下。这是苏轼心里想说的话,所有景语皆情语,面对现实,秋的凉意“飕飕”延伸到心的凉意“休休”,这与苏轼此刻的心境和处世态度大有关系。

苏轼的才华不言而喻,这样的人从来不会停下思考,放弃追求消沉自我,他的精神上总还会要超越现实的。如果命运不给自己机会有所作为,那么就会同好友,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果人生还有机会可以施展抱负,那么也会尽力不负时光。

不管当下是何种境况,苏轼都能接受现实,安然自适,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大概一直冲撞着他的头脑,最终达成了一种平衡,这种人生态度在他的诗词中可以尽情地抒发体现。*州时期,成为苏轼一生的重要坐标。他从这里出发,开启了诗文的新高度......

一次阅读,一点收获,欢迎点赞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